一年前,潞安化工集团揭牌。
潞安化工集团成立以来,持续破解历史遗留问题、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剖析,精准施策,全力推进180项目、太化新材料、16万吨煤制油等重点化工项目止损挽损、提质增效。
180项目自5月9日点火开车以来,目前最高负荷达到109%,减亏的成果明显,扭亏脱困取得了重大进展,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项目扭亏为盈。太化新材料和16万吨煤制油项目的扭亏脱困工作也取得阶段性进展。
实施全产业链培育工程,增强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依托化工制造优势建链强链。潞安化机晋华炉2.0、3.0在国内水煤浆气化技术市场占有率达到70%,6月10日新疆天业集团选用的晋华炉3.0成为世界第一台运行周期突破100天的水煤浆气化炉,在行业内具有标志性意义。以晋华炉为依托,下一步还将重点开展统筹推进化肥产业UGI升级改造、抢占气化炉改造外部市场、推动适合山西煤种的气化技术的储备及推广、加快晋华炉4.0研发进程等工作,潞安化机将整合潞安化工集团内部化工装备制造企业,打造集研发、设计、制造、安装、开车运行、检修、维保、检测、服务为一体的全国化工装备排头兵企业。
产业兴则企业兴。今年,潞安化工集团还成立了全省唯一的化工产业平台,对全国和省内化肥产业进行深入摸底。4月2日,与中化集团先正达集团签订《化肥营销合作一体化协议》;6月25日,再次同中化集团先正达集团就化肥营销合作事宜形成进一步合作意向。
新材料板块是潞安化工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
一年来,潞安化工抓住“限塑令”和“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政策机遇和发展契机,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积极稳妥推进与浙江恒逸的战略合作,实现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战略布局。特别是以180的扭亏脱困为战略起点,计划与浙江恒逸进行深度合作,充分利用潞安的煤炭资源及化工产业优势、浙江恒逸的下游市场优势,在省内布局建设全球一流的可降解聚酯及聚酰胺新材料基地。立足当前在长治布局,利用180项目富余的公用工程,分期建设乙二醇、乙醇酸并延伸至可降解聚酯(塑料)项目,打造可降解聚酯(塑料)绿色碳基新材料基地。
目前,潞安化工的“双碳”相关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一是摸清“碳家底”。算好“碳生态账”,全面摸底调查诊断,弄清现有产业中哪些环节会产生碳排放,碳排放的景象形态是什么,并做好碳排放测量计算,为下一步碳治理奠定基础;算好“碳指标账”,盘活并充分利用“第四类企业”可置换、可利用的“碳资源”,为新上项目、企业发展创造条件。二是做好“碳规划”。一方面积极了解和贯彻国家关于低碳发展的政策、目标要求,另一方面紧密结合自己的产业结构状况、经济发展需求、基础条件和科技水平,分步骤实施。三是储备“碳技术”。技术途径是碳减排及碳治理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比如,煤炭行业,可以采取生产过程的节能技术措施,加强煤矿瓦斯利用和洗选加工等;化工行业,像甲烷二氧化碳重整技术,就是一项前景广阔的碳减排技术。
在清洁能源产业方面,“十四五”期间,潞安化工重点跟踪可降解材料、聚酯原料和生物乙醇的技术、市场发展,进行技术储备,打造名片,待技术、市场成熟时将在生物乙醇领域进行规模化布局。
潞安化工集团成立以来,加强同清华大学、中科院、太原理工大学等知名科研院所、高校深化合作,共建产学研用一体化高端创新平台,持续以颠覆性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突破,抢占化工领域未来发展的制高点。经过整合重组,目前潞安已拥有6个国家级创新平台、12个省级创新平台、1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产业技术研究院,整合创新资源成立了科学技术研究院。
加快“差异化”发展进程。充分利用煤制油产品品质特异性,推进高密度航空煤油和无芳溶剂油项目投产运营,茂金属PAO产品市场应用,太行润滑油公司风电风机润滑油进口替代。加快向润滑油基础油、溶剂油、特种燃料、费托蜡及特种化学品等下游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产业链延伸。
加大技术、装备输出力度。作为国内唯一硝酸磷肥工艺生产企业,天脊在技术和实践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目前已在硝酸磷肥核心技术专利权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成功实现对外转让工艺包。正元集团下属的工程公司作为潞安旗下的行业甲级资质设计院之一,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屈一指的JR超大型氨合成技术,设备均由正元塔器公司制造,目前,已累计设计、生产氨合成塔400余台,为进一步优化国内大型低压氨合成技术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全力打造“行业小巨人”。依托产业研究院在聚合物助剂行业的技术积累,持续筑牢“聚烯烃通用塑料工程化改性”、“工程塑料高性能化改性”和“生物基与生物可降解塑料绿色化改性”三类产品技术壁垒,不断放大市场优势,全力打造塑料助剂行业“小巨人”企业。同时,依托关键原料优势和产业配套优势,积极向下游延伸发展可降解塑料,培育一批化工新材料“隐形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