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引领,创新驱动,生产装置大型化、能耗水平提升、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等方面成绩显著
1月6日,由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主办的 “天然气原料合成氨、甲醇生产技术经验交流会” 在四川成都召开,会议全面分析行业运行现状,探讨气头企业存在的问题,展示先进适用技术,分享先进企业生产和管理经验,以进一步提高气头企业绿色发展水平和生产竞争能力。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出席会议并作题为“绿色引领,创新驱动,努力推进气头氮肥甲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他强调,气头氮肥始终是我国氮肥行业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尤其在强调碳减排的形势下,相比煤头氮肥,气头氮肥的优势更加突出。
顾宗勤认为,形势越好,越是要保持理性,越是要考虑企业的下一步发展,气头氮肥企业更是这样,气头企业如何发展,这需要大家一起交流沟通、共同研究。2021年气头企业经济效益较好,同时“双碳”背景下,气头企业低碳的优势日益明显,气头氮肥、甲醇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顾宗勤介绍说,多年来,由于天然气供应紧张,使得我国很多气头装置生产能力得不到发挥,经济效益长期低迷。2021年以来,由于煤炭价格上涨、新冠疫情持续和国际市场价格高涨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国内氮肥价格一度冲上了历史新高。对此国家有关部委十分重视,多次联合发文,要求各地“保供稳价”,并要求央企保证煤炭和天然气供应,这一有力举措,为气头氮肥企业满负荷生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氮肥企业充分利用这个“窗口期”,千方百计地提高能力,取得了近十多年来少有的经济效益。
顾宗勤指出,回顾“十三五”,天然气合成氨、甲醇在生产装置大型化、能耗水平提升、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装置大型化占比显著提高。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截止2020年底,我国合成氨产能6676万吨/年,规模在30万吨/年及以上的产能占总量四分之三以上;气头合成氨产能1301万吨/年,其中规模在30万吨/年及以上的产能约占61%。我国甲醇产能9141万吨/年,规模在60万吨/年及以上的产能占比约60%;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甲醇产能949万吨/年,其中规模在60万吨/年及以上的产能约占58%。
二是产能利用率明显增大。近几年受原料供应和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部分小型装置逐渐退出,存量产能利用率稳步提升。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截止2020年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产量1195万吨,同比增加了7.9%,产能利用率达92%,同比增加12个百分点,与“十三五”初期相比,增加了19个百分点。规模在100万吨/年及以上的甲醇产量3630万吨,产能利用率达95.8%,较“十三五”初期增加15.5个百分点;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甲醇产量492万吨,产能利用率51.8%,较“十三五”初期增加7.8个百分点。
三是企业能效水平不断提升。与“十三五”初期相比,能效领跑者企业综合能耗降低约0.5%,近两年能效领跑者企业综合能耗保持在1000 kgce/t NH3左右,接近30 GJ/t NH3;截止2020年底,气头合成氨平均综合能耗1081 kgce/t NH3,约31.6 GJ/t NH3,比前者高8.5%。2020年甲醇能效领跑者企业平均综合能耗1234 kgce/t CH3OH,约36.1 GJ/t CH3OH,较“十三五”初期降低1.5%;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甲醇平均综合能耗1169 kgce/t CH3OH,约34.2 GJ/t CH3OH。
四是国产化技术装备进步明显。2018年中石油宁夏石化45万吨/年合成氨、80万吨/年尿素项目正式投产,是首套国产化气头大化肥项目,国产化率高达95%,结束我国天然气大型化肥技术依赖进口的局面;此外,国内自主设计的单套百万吨级尿素装置、气体净化装置、甲醇合成装置已投入运行。
五是装置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行。2020年4月,云南水富云天化有限公司50万吨/年合成氨装置安全稳定连续运行达456天,创同期国内同类型装置运行新纪录。2021年2月份,中海石油化学旗下海洋石油富岛有限公司合成氨和甲醇装置实现双600天长周期运行,创造了全国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和甲醇装置长周期运行新纪录,其中,甲醇一期60万吨/年装置实现了投产以来首个674天长周期安稳运行,化肥二期80万吨/年装置实现了投产以来首个629天长周期安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