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庆石化检测技术开发公司成功应用脉冲涡流扫查技术,对工艺管线的腐蚀减薄情况进行检测,为设备高危腐蚀点隐患排查提供了科学依据。这项新技术,填补了中国石油检验技术中的一项空白。
在工业领域,会使用大量金属管道和压力容器来输送和储存各类介质。这些介质往往十分有“个性”——具有高低温、高压、腐蚀性等特质,它们长期在管道内“横冲直撞”,会导致金属壁变薄,成为安全隐患。因此,需要专业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体检”,提前发现装置内部的“暗伤”并采取相应措施。
以往,传统的超声波检测手段,只能通过对关键点的检测,给装置重要部位做局部“B超”,而此次应用的脉冲涡流扫查技术,属于电磁检测范围,相当于给装置做全面的“CT”,效果可以说是相当“快、准、稳”。检测时,无需直接接触、无需清理检测表面、无需添加任何介质、无需放射源,便可完成对设备管线壁厚的全面检测,快速、准确地获取壁厚分布情况,为评估腐蚀风险、确定隐患部位提供科学依据。
受各种条件制约,集团各炼化企业一直外委此项业务。今年1月,集团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脉冲涡流扫查工作的通知》,大庆石化检测技术开发公司被委以重任,通过掌握脉冲涡流扫查技术,实现自主检测,为企业节约经济成本。
接到通知后,检测技术开发公司立即组织人员,成立了脉冲涡流项目组,开展攻关,仅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设备选商、公开招标、设备采购调试等工作。4月初,项目部便正式进驻炼油厂开展工作,让新技术“落地开花”。
“这次检测,是在不影响装置生产的前提下进行的,现场管线温度低的在-50℃,高的甚至达到了500℃,这对检测人员和设备都是一项考验。” 脉冲涡流项目组负责人杨楠介绍说。由于装置工艺复杂,为了最大限度保障检测质量,项目组和炼油厂相关人员提前对接,了解装置情况,制定详细的扫查计划。
进入实操阶段后,新技术的优势更加突显。前不久,员工在对弯头检测时,用传统方式选取12个检测点逐一查验,发现了部分弯头的减薄处,但无法找到弯头最薄弱点,这就相当于是在“钓鱼”,受技术限制,很难保证将最小的“鱼”收入囊中。这几天,检测人员用新技术对弯头进行复测,实现了对弯头的100%扫查,相当于“撒网捞鱼”,一下子便将弯头最薄处找了出来,属地员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隐患进行了处理。
检测人过硬的实力,同样为新技术“添砖加瓦”。在扫查炼油厂常减压车间换热器管箱壳体时,出现了检测精度略低的情况。由于疫情原因,厂家技术人员无法赶到现场,项目组工作人员便上网查找资料、与厂家技术人员视频连线查找问题原因。他们通过精准调整设备工艺曲线、技术参数,使检测精度偏差由5毫米调整为1毫米,高质量完成了检验检测工作。
今年,检测技术开发公司计划完成公司各生产装置5000平方米的脉冲涡流扫查检测,截止到目前,项目组已完成炼油厂109条管线、66个弯头、87米直管的腐蚀减薄检验检测工作,为设备高危腐蚀点隐患排查与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此同时,检测技术开发公司努力拓展市场,与锦西石化“签单”,让新技术“花开他乡”,助力企业提质增效,不断释放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