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第24届中国环博会首发平台上,国际电吸附技术领军企业——上海宏济水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宏济水科)发布了适用于污废水资源化与零排放的电吸附除盐、浓缩、分盐全流程系列新产品,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参观者的关注。
“高硬、高盐工业废水的除盐是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的难点,也是制约我国工业废水高价值资源化回用的瓶颈。当前,除盐技术以膜技术为主。”国际电吸附技术工作组织发起人之一、宏济水科董事长孙晓慰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工业废水具有水质成分复杂多变、水量波动幅度大、污染性强等特点,而膜技术对进水指标要求极为严格,且在处理回用过程中需要添加大量药剂,成本高昂且易造成二次污染,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废水深度处理回用规模的扩大。长期以来,国外企业在我国的反渗透市场占据垄断地位。
据孙晓慰介绍,宏济水科利用自身在电吸附技术研发与工业化应用方面的长期积累,根据工业企业用水成本高、废水资源化回用难、零排放难以落地的现状,开发出针对污废水除盐回用及零排放的系列新产品。目前,公司拥有电吸附“材料技术、设备制造和工程应用集成”三位一体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提供系统化、专业化、一体化的节水减排综合解决方案。
宏济水科总经理陈白淮告诉记者,对高耗水企业来说,将工业废水通过电吸附系统进行除盐回用,再将浓盐水通过电吸附产品进行分盐浓缩减量,继而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可免去高昂的浓缩分盐、蒸发结晶环节的投资费用和运维成本,既能实现节水减排的目标、降低企业用水成本,又能避免污废水除盐回用项目最后产生的固体废物处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套经济、可靠、接地气的解决方案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自主研发基础上,经过多项工程实践检验和经验积淀,逐渐成长而臻于成熟的。”孙晓慰说,2018年,宏济水科推出第一台EX系列连续产水电吸附模块。经过近几年的工程应用实际与企业的节水减排需求,公司在原有基础上丰富了产品种类,开发出大通量低功耗除盐系列、浓缩系列、分盐系列等电吸附模块产品。小试、中试、小批量工程应用与规模工程化应用过程显示,这些产品在工业废水、尤其是高盐高硬废水的除盐回用、分盐浓缩减量方面可靠程度高、投资运维成本低,可为提升企业用水效率、节水减排提供核心技术支撑,有效解决企业面临的用水困境。
据介绍,从2018年至今,该公司已经在废水处理难度较高的石化、化工、煤矿、钢铁、电力等领域建立了一系列废水除盐回用工程,节水减排效益显著。
2018年建成的某石化公司日处理规模1万吨的炼油废水深度处理回用项目,每天回用废水为9000吨,每年可减少污水排放300万吨,减少调取新鲜水280万吨。2019年完成升级改造的内蒙古某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综合污水近零排放处理工程为日处理能力15000吨、日回用水量为13500吨、每年可减少污水排放500万吨、减少调取新鲜水为450万吨。2021年,公司完成某生物质电厂的RO浓水、综合废水除盐回用与近零排放工程,得水率高达97%。2022年,公司对某石化集团厂区废水进行除盐回用与浓缩减量处理,处理规模为1万立方米/天,每年减少污水排放300万吨,减少调取新鲜水近300万吨。
记者注意到,发布会后,宏济水科的展台迎来大量观众问询。“我国西北地区资源型缺水,东南沿海地区水质型缺水,水资源匮乏较为严重。工业用水量占用水总量的35%,因此工业废水回用和零排放意义重大。”一位来自化工企业的参展者告诉记者,他们对该技术“很感兴趣”。
据了解,关于废水回用,国家在政策方面也频频发力。2019年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联合发布《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对我国工业节水减排提出了总体目标和“大力推广节水工艺与再生水回用改造,促进高耗水企业加强废水深度处理和达标再利用,积极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等具体措施。2022年6月20日,国家六部委联合发布《工业水效提升行动计划》,对工业节水减排、污废水资源化利用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实现工业水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为目标,以主要用水行业和缺水地区为重点,以节水标杆创建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为抓手,以节水服务产业培育和改造升级为动力,优化工业用水结构和管理方式,加快形成高效化、绿色化、数字化节水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工业用水效率和效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2022年12月13日,国家发布《关于深入推进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产业结构和布局更加合理,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全面完成,传统制造业能耗、水耗、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水平和产业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广泛应用,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