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低碳浪潮席卷全球,继绿电、绿氢等之后,蓝氨也有望加入大规模发展的清洁能源大军中。
氨,除了作为肥料外,还具有燃烧过程中不排放二氧化碳的特点,因此作为石化燃料的替代燃料备受关注。一般而言,利用光伏发电等电力来生产,生产过程不排放二氧化碳的氨气称为绿氨,如果对天然气生产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实施回收与封存,则称为蓝氨。
目前全球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氨是天然气原料生产的。鉴于蓝氨具有独特优势,天然气生产商已开始将其视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燃料。
首先,蓝氨有大规模生产的基础条件。氨是化肥生产的主要原料,全球合成氨的生产设施完备、生产工艺成熟,其大规模生产具有可行性。
其次,蓝氨运输存储方面优势突出。与氢相比,氨不需要冷却到极端温度,而且比液氢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使其运输和储存更为简便高效。相比之下,氢气的一个重大挑战是存储系统的高成本、纯度要求和运输。因此,氨很容易成为能源密集型工业的降碳解决方案。
再次,蓝氨有比较明确的应用场景。除了采用蓝氨发电之外,航运燃料被视为蓝氨具有竞争力的应用场景。为了实现国际海事组织的碳减排目标,航运行业对替代燃料的需求持续增长。尽管目前液化天然气似乎是实现国际海事组织目标的最佳选择之一,但蓝氨也被认为是航运业实现脱碳目标的关键解决方案之一,特别是在较长的时间周期内。马士基麦金尼穆勒中心估计,到2030年,海运业每年将需要3400万吨蓝氨才能实现其脱碳目标。
鉴于全球低碳发展目标日益清晰,氨产量的持续增长及以蓝氨为代表的低碳氨燃料的快速发展,符合化石燃料的转型方向。更为重要的是,相比绿氢、绿电,蓝氨的生产运输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设施,自然得到了传统石化巨头的青睐。天然气产量和液化天然气流入的持续增长使得天然气生产商和行业纷纷扩大蓝氨产能,特别是在中东和美国等地。沙特国有全资的沙特矿业公司已经开始向中国运输低碳蓝氨,目前该公司商业蓝氨出口业务已经涉及日本、韩国、欧洲等地。另一家沙特石化巨头沙特阿美也在大举进军蓝氨产业,其提出的目标是到2030年每年生产1100万吨的蓝氨,主要向亚洲出口。根据标准普尔全球公司的数据,到2035年,全球氨产能预计将增加到3.58亿吨,其中包括1.2亿吨的低碳氨产能增加。伊斯马吉洛表示,新的低碳氨产能将包括约9200万吨/年的绿氨和2800万吨/年的蓝氨
当然,作为新兴清洁能源,蓝氨要实现大发展还存在许多未知因素。比如,相比传统燃料,蓝氨由于具有毒性和腐蚀性,在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可能不会妨碍蓝氨的大规模应用。特别是如果各国政府通过政策助推使用蓝氨来满足能源需求、实现低碳目标,全球对低碳氨的需求可能会超过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