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下午,以“2024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办为契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科技成果对接会在辽宁省盘锦市举行。会上,大连化物所发布了最新的科研成果,与参会企业代表深入探讨产业发展趋势。来自全国石油化工界的300余位业内人士参加了对接会议。
会议由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副总工程师、咨询处处长程丽鸿主持。程丽鸿介绍,大连化物所是我国化工领域科技创新的领头羊、排头兵。创建七十多年来,大连化物所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以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研究为主导,坚持资源环境优化、生物技术和先进材料创新协调发展,在催化化学、工程化学、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以及近代分析化学和生物技术等科研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2021年以来,大连化物所聚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研究为主导的战略定位,以全国重点实验室为平台,加强能源战略研究,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在化石资源优化利用、化学能高效转化、可再生能源等洁净能源领域,持续提供重大创新性理论和技术成果, 并以开放、共享、服务的理念,用专业的技术能力、精准的分析手段、高效的工作作风为企业用户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挺在致辞中指出,目前,国内石化行业高增速的时代已经过去,单纯依靠数量扩张已经很难在竞争中发展壮大,依靠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借助“2024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这一平台举办科技成果对接会,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很有意义。石化联合会作为行业协会,主要的职能是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服务。石化联合会将继续举办这一类型的成果对接会,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邀请更多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向社会发布最新的科研成果,满足企业的多层次需求,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报告环节,大连化物所共有十位报告人进行了成果推介。
大连化物所催化燃烧研究组宗绪鹏博士,作题为《挥发性有机气体(VOCs)催化净化技术》的报告。介绍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催化剂的作用,使VOCs 发生完全氧化反应,具有适用处理废气浓度范围广、能够彻底将 VOCs 转化为 CO2 和 H2O, 无二次污染问题,可处理易燃易爆气体,是 VOCs 净化的最有效方法。研究组开发出针对含氧类 VOCs、芳香类、低碳烷烃类以及含杂原子类等系列 VOCs 净化催化剂,能够满足对苯二甲酸、丙烯酸、丙烯腈、顺酐等生产过程产生的VOCs尾气的催化净化,打破国外对VOCs催化净化技术的垄断,极具发展前景。
大连化物所有机催化研究组组长高进,作题为《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单体的研究进展》的主旨报告。据高进研究员介绍,生物降解材料降解性能优异,是目前可降解材料应用的主流产品。2023年,中国生物降解材料产业规模达到150亿元以上。生物降解材料,瓶颈在于单体的合成。高进研究员介绍的三个代表性研究成果为:呋喃二甲醛、呋喃二甲酸、异山梨醇等三个可再生聚合单体的制备。呋喃二甲酸被视为对苯二甲酸(PTA)的生物基替代品,前景光明。
大连化物所烷烃转化新催化材料及新过程研究组副组长马怀军,作题为《重油及精细化学品的先进加氢技术》的主旨报告,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炼油加氢技术、氰基加氢制备有机胺、芳环选择性加氢。
炼油加氢技术部分具体介绍了重油浆态床加氢技术、润滑油基础油异构脱蜡、油脂加氢制备生物柴油/航煤技术。重油浆态床加氢技术是将重油转化为高质量燃料的关键技术,在当今常规原油资源日趋减少、重质油深度利用迫在眉睫的形势下,重油加氢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氰基加氢制备有机胺部分具体介绍了间苯二甲腈固定床加氢制备间苯二甲胺、苯甲腈固定床加氢制备苄胺、己二腈/甲基戊二腈固定床加氢。间苯二甲胺生产技术打破了日本三菱的全球垄断,2022年3月在江西吉安建设的万吨级示范装置开车成功。
芳环选择性加氢部分主要包括间苯二甲胺固定床加氢制备1,3-环己二甲胺、苯甲酸固定床加氢制备环己甲酸、双酚A固定床加氢制备氢化双酚A、吡啶加氢制备哌啶。由于双酚A的生殖毒性,其下游树脂产品在一些发达国家被限制使用,加氢后可以解决该问题,大连化物所开发的该项技术已经完成实验室研究,具备工业化条件。
大连化物所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召集人胡雁鸣,作题为《石油化工下游高附加值高分子材料开发》的主旨报告。报告介绍的主要内容是,聚烯烃材料是涉及国计民生和国防安全的重要高分子材料,我国聚烯烃生产和消费量均居世界首位,但仍存在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低端过剩、高端缺乏的结构性矛盾,特别是高端聚烯烃核心催化剂基本为国外大公司所垄断,已成为我国“ 卡脖子 ”难题。新型烯烃聚合催化剂体系可应用于聚烯烃弹性体 (PO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UHMWPE) 及环烯烃类共聚物 (COC) 等材料的制备。
大连化物所合成气转化与精细化学品催化研究中心主任严丽,作题为《合成气转化和精细化学品催化研究》的主旨报告。严丽介绍了合成气转化与精细化学品催化研究中心的13项研究成果,其中3项为原创性技术,3项为“卡脖子“技术。针对我国乙醇胺法生产乙撑胺技术被“卡脖子”的局面,采用金属纳米级分散的方法和纳米催化剂的活性结构控制技术,解决了金属纳米晶粒在反应过程中的聚集难题,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乙撑胺清洁绿色全套生产技术。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套乙烯多相氢甲酰化及其加氢生产正丙醇项目顺利投产,实现了多相氢甲酰化技术和多相单原子催化剂的工业应用从“0”到“1”的突破,解决了80多年来氢甲酰化行业存在的活性组分流失问题,装置各项指标优于国外技术。开发的聚醚多元醇连续氨化法生产聚醚胺已经成功用于4万吨/年连续氨化法生产聚醚胺工业装置,2023年正式投产,并产出合格的聚醚胺产品,首次实现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步连续法制备聚醚胺工业化。
大连化物所金催化剂设计与选择氧化研究组副研究员苏鑫,作题为《碳三烯烃(丙烯、氯丙烯)液相环氧化研究进展》的主旨报告。主要介绍了研究组开发的烯烃环氧化技术生产环氧丙烷(FHPPO)、环氧氯丙烷(FHPECH)。给出了20万吨/年FHPPO装置的建设投资估算、物耗能耗分析、成本核算,供投资者参考。还与山东滨化集团合作建成千吨级FHPECH工业化试验装置,2023年10月中交,生产成本可以与氯醇法、甘油法媲美。
大连化物所有机硼化学与绿色氧化创新特区研究组副研究员张晓敏,作题为《PMI、尼龙66和PCHC及其关键单体制备技术的开发》的主旨报告。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是一种性能卓越的硬质结构型泡沫材料,用于导弹、雷达、军用无人机、航天等军民领域,国内需求基本依靠进口。国内高性能PMI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其关键单体甲基丙烯腈(MAN)的生产。目前该研究组已经完成甲基丙烯腈生产工艺包编制所需数据的采集,即将完成2000吨/年中试工艺包编制。
在国内突破丁二烯法生产己二腈技术垄断之际,化物所开发了一种全新的环氧环己烷一步法生产己二腈技术,公斤级反应规模下,己二腈收率达到85%,纯度为99.6%,选择性超过85%,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流程短,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聚碳酸环己撑酯(PCHC)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能,有望代替聚碳酸亚丙酯/乙酯。张晓敏所在研究组开发了环己烯催化制环氧环己烷技术,后者与二氧化碳开环聚合生产PCHC。
大连化物所生物能源化学品研究组副研究员张志鑫,作题为《丙烯酸生产技术研究进展》的主旨报告。报告介绍的主要内容是,丙烯酸用途十分广泛,涂料、黏合剂、水处理、光学材料、个人护理、造纸等领域都能够发现丙烯酸产品。特别是最近10年来,水性涂料、高吸水树脂的快速发展使丙烯酸市场发展很快。
大连化物所低碳烃综合利用及沸石催化材料研究组组长朱向学,作题为《烃类(含氧化合物)高效转化和关键化学品绿色生产技术》的主旨报告。烃(醇)高效转化技术应用广泛,石油化工、现代煤化工等都离不开这一技术。朱向学先生具体介绍了醛氨合成吡啶及其衍生物、清洁汽油生产、液化石油气芳构化、乙醇胺化生产乙基胺催化剂及技术、异丙醇(丙酮)胺化技术等。烃(醇)高效转化对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项关键共性技术。
辽宁精细化工产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国,作题为《辽宁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介绍》的主旨报告。报告介绍的主要内容是,中试是连接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桥梁和纽带。最近几年来我们越来越重视中试的作用,各地化工园区纷纷建立中试基地,这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
程丽鸿最后强调,整个对接会议各位老师分析深刻,非常具有前瞻性和指引性,希望与会代表都能从各位专家老师打开的这扇窗里,找到未来的投资机会,业务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