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不等于撒手不管,没有替代的机制,出现管理真空,难免重蹈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老路。当然改革也不能怕乱、怕出问题,但如何衔接必须认真研究。”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徐晓东近日对记者说。
目前“煤改气”就面临这样的境遇。面临今冬供暖季巨大的天然气潜在供应缺口,国家发改委不得不多次专门针对“煤改气”公开发声,要求有序发展。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12月15日再次明确表示,“煤改气”必须先签订供气合同落实气源,燃气发电要暂停上马。并要求避免各地一哄而上加剧供需矛盾。
“煤改气”立竿见影“备受青睐”
“减煤增气”成为近年来全国各地特别是“西气东输”沿线城市大气“治污”、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这导致全国天然气需求量快速增长。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近日发表观点,警示不要盲目进行热电联产“煤改气”。他认为,燃气热电联产机组NOx排放量比燃煤热电联产机组更大。
按照中电联秘书长王志轩的看法,天然气的首要使命是替代民用及工业燃煤。但有专家指出,“煤改气”如果冬季不带供暖就会排放温度很高的烟气,直接导致污染,而且天然气直接用于燃烧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在这种情况下,业内公认的高效节能环保利用方式——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或成为佳选。
然而据记者了解,近日北京市环保局欲制订文件要求开展分布式能源供应系统废气排放末端治理,理由是国产内燃机氮氧化物的排放较高。这一举动也引发业内争论。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靠调整能源结构治理雾霾没有错,‘煤改气’只是选择之一,但要知道雾霾的形成还有其他因素,而且在不同地区雾霾形成主因也不同。不仅如此,要知道能源结构调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雾霾治理不能仅寄希望于能源结构调整。”
在徐晓东看来,中国的情况很复杂,需要通过调研,做大量的分析。“一方面要寻找雾霾的真正原因,各种所谓的污染源对雾霾影响的份额到底是多大?另一方面,要具体分析什么样的项目适合做‘煤改气’。”
“‘煤改气’如果经济上很难承受,环保上又没有真正解决问题,真的是要停一停才行。”一位燃气资深专家指出。
治污不能靠“任务分解”
11月初,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9月10日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经开始采取严厉的措施治理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也确定了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我们采取35项措施,把任务分解到重点地区、重点单位。我相信,随着‘大气10条’的进一步贯彻落实,通过5-10年的时间,大气污染的状况会得到改善。”
作为全国大气“治污”要地,北京近年来在落实“煤改气”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与此同时,北京的天然气使用量逐年递升,已经成为全国天然气使用量最大的城市。
北京市从1997年9月引进陕北天然气开始就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将燃煤锅炉逐步改造为燃气锅炉,到2012年北京累计购入天然气540亿方,约替代燃煤8400万吨,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也由“十五”末的6%提高到2012年的14.3%。
记者从北京燃气集团获悉,今年,该集团加速“煤改气”步伐,预计全年将完成2190万吨的燃煤替代,天然气年消费量达到138.7亿方,比上年92亿方高出将近50亿方。
根据《北京市2013-2017年加快压减燃煤和清洁能源建设工作方案》,到2017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提高至35%(超过世界平均24%),届时北京天然气的年消费量将达到240亿方。
面对北京如此快速增长的天然气需求,中石油方面显然倍感压力。而更让中石油觉得窘迫的是,大气“治污”的迫切需要,国务院文件的多次强调,亦或受北京鼓舞,特别近年来,各地对气源更加渴求,在进行燃气规划时甚至达到拍桌子的地步。
对“煤改气”,业内人士直言,北京模式难被模仿。“北京行政区域重要,北京的环保有所改善应该也能够得到全国人民的理解。如河北、山东就没有办法采用北京模式,第一地方财政上没有这么多资金,第二面积大。”一位业内人士说。
记者获悉,即便北京,中石油目前已经对其实行了市场价,今年冬季高峰期北京的额外用气就得用峰价购买。“煤改气”一方面设备改造需要花钱,改造以后原料成本增加很多,燃气电厂本来就是亏损或只在微利状态,试想,在这种情况下,对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而言,即便进行了“煤改气”,今后如何运营依然是个大问题。
“治污”政策应该更加稳健务实
各地出于环保的考虑推行“煤改气”。实际上北京“煤改气”并不容易,且不说改造投资,因为气源成本高,在后期运营上补贴成为其中重要一环。根据公开报道,目前,北京市在燃气发电临时结算上网电价0.573元/kWh的基础上,对天然气发电的财政补贴约0.14元/kWh。
日前,北京环保局负责人透露,预计未来5年北京大气“治污“全社会将投入资金近万亿元,其中政府将投入约2000亿-3000亿元,数字愕人。
“铁的事实是,在经济困难时期要尊重市场规律。要知道目前中国还处于煤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一切能源政策应该更稳健、务实。”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张抗对记者说。
“将来天然气一定要市场化,而不是靠政府的规划来分配气源。现阶段中国已经到了必须慎重落实经济发展道路的阶段,不能动不动就政府补贴。”上述燃气资深专家对记者说。
在专家看来,中国的大气“治污”还需要观念上的创新,国际上已经有很多先进的经验,中国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国情借鉴过来。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公众的心情是很迫切的,但是要知道‘治污’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无论从政策上也好还是从心态上也好都应该积极冷静。”这位燃气资深专家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