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一个月过去了,大唐剥离煤化工的举动仍然让同行们感触不已。在昨日的中国能源峰会上,华电集团政策法律部主任陈宗法对记者表示,华电的煤化工项目正在谨慎推动,尽管目前还存在亏损,但没有剥离的计划。
相对于大唐来说,华电的煤化工项目起步较晚。2009年开始,华电在山西、陕西、内蒙古地区陆续展开收购,积累了丰富的煤炭资源。次年传出消息,华电投资在未来10年投资1000亿元在新疆建设煤电煤化工基地。2011年,华电投资建设的首个创新型煤化工项目——呼伦贝尔大型综合能源项目启动,该项目投资超过700亿元。
不过,就在大唐彻底退出煤化工板块之际,今年7月11日,华电与天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益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华电榆林百万吨煤基芳烃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意图将煤化工上下游联结起来。
除了大唐,今年以来,国电电力、中海油也相继转让旗下的煤化工资产。中海油挂牌出售的山东薛焦化工有限公司,2013年的净亏损为1084.54万元。
“当初发电企业上煤化工也是迫不得已。”陈宗法对记者说,煤化工项目最开始是应地方政府的要求在做,但是现在随着煤炭价格的暴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也在消失。
不只是华电,发电企业普遍都是“被进入”煤化工。2005年以来,我国电力行业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行业出现普遍亏损。电力企业对煤炭的需求愈加强烈,但地方政府要求,发电企业拿煤必须按一定比例就地转化。
来自媒体的报道称,中国国电集团煤化工部赵丽梅此前表示,2008年、2009年国电集团先后拿到200亿吨的煤矿就配套了6个煤化工项目,有的是在兼并煤矿的过程中带过来的。
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投入大、技术不成熟、专业人才缺乏成为煤化工项目在国内发展的三大短板。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大唐累计对煤化工的投入达到584亿元。然而,总投资达160亿元的多伦煤化工项目,9年筹备期之后,项目一再延期,近期也被曝出存在超支数十亿元的黑洞。
2013年,五大电力集团平均资产负债率达到84%,相对央企的平均水平,已经连续高位运行了8年,财务费用高达1851亿元。
陈宗法指出,发电集团为了化解经营风险,发展煤炭等非电产业,有其必然性。但快速进入煤炭、煤化工、铝业等竞争激烈、代价高的领域,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