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煤化工项目集中在西北发展,是出于环保的考虑这一点是无法让人苟同的。如果硬要让人相信,那就是把东部地区的污染转嫁到西北内陆了。
今年以来,煤化工领域真可谓是热闹非凡。
先是国电电力、大唐集团、中海油争先恐后剥离旗下煤化工资产;紧接着在7月22日,国家能源局下发通知,规定禁止建设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下规模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并对项目能源转化效率、水耗、排放等做了严格的规定。国家能源局提出:没有列入国家示范的项目,严禁地方擅自违规立项建设。
国家政策再次对煤制气踩了急刹车。“一些地区发展新建项目的积极性很高,也出现了一些不顾环境、水资源现状和技术、经济实力而盲目发展的现象。”国家能源局《通知》中指出。监管者担忧,煤制气过热带来的资源大量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而目前,煤化工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已经凸显:煤制气扎堆的地方,恰恰是环境脆弱的西北部地区。
根据“绿色和平”的统计显示,截止到2014年6月,全国目前共有不同阶段煤制气项目50个。50个煤制气项目中,新疆项目25个,内蒙古项目19个,山西2个,宁夏、甘肃、辽宁和安徽分别各一个。这就一目了然了,煤制气项目基本聚集在西北地区,东部地区只有华东内陆的安徽和东北沿海的辽宁各有一个项目。
我国资源的核心概况就是煤炭资源和水资源逆向分布,而我国大部分煤制气工厂选址却又基本集中在缺水的西北,势必影响当地其他工农业用水。问题在于,目前80%的煤制气项目都是处在较高风险或者极高风险的水资源地区。
例如,国家给新疆2015年制定的用水总量目标是515.6亿立方米,但2013年新疆的用水总量达到617亿立方米,已经突破用水红线,超过2015年控制指标100多亿立方米。而在内蒙古的西部特别是鄂尔多斯,面临的水资源问题一样非常紧迫。内蒙古给鄂尔多斯2015年的用水总量指标是16.58亿立方米,而2012年鄂尔多斯用水总量已经达到15.69亿,接近用水红线。
可见,西北地区的煤制气项目并没有有充分保障的水资源供应,这也是业界对煤化工发展表现出严重担忧的原因所在。那我们就该思考:水资源丰富、市场需求旺盛的东部地区,为什么就被“忽视”了呢?
“如果真正做这件事情的话,其实不应该在西部做,而应该是在东部做!”在前不久的一次煤制气研讨会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也直言对于当前煤化工布局不合理的意见!
当然,他说这话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在环保上,我们会真正做到国务院说的用最严苛的手段,它不敢再去乱排,不像在大沙漠里我们很难控制它真正的用最严苛的手段做到。”
但问题是,我们的监管可以做到么?在东部建设煤制气项目,这是一种中国发展煤化工的异向思维:我们为何要舍近求远,抛弃天然气市场需求旺盛的东部跑到环境本就脆弱的西北去呢?
当然是基于环保的考虑!可能有人会如此解释。但问题是,到了西部就能环保了么?在西部生产,就是清净能源了吗?
我国的煤制气是当成一种清洁煤技术来发展的,主要价值是高效和燃烧前脱碳,让CO2更易被捕获和存储。而这需要煤制气企业采用CCS(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的缩写,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技术),这个技术又十分费钱。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马文在会上透露,现在煤制气碳排放并不少,据绿色和平统计50个项目里没有一个项目配了CCS,基本上国家对新疆地区CCS有明确的要求,在他的路条里就明确要求要试点CCS,但目前没有一个项目涉及。
没有碳捕获和存储,煤制气只意味着增加了煤的使用方式而不是减少碳的排放。我国目前的煤制气主要是基于传统的煤炭开采,以气化和甲烷化等技术产出合成气净化处理成SNG,只是提高了煤炭价值的利用水平和最大化地使用劣质煤的价值。
因此,煤制气只是产出的气是环保的,而煤制气过程并未达到清洁技术的要求。在煤化工项目集中在西北发展,是出于环保的考虑这一点是无法让人苟同的。如果硬要让人相信,那就是把东部地区的污染转嫁到西北内陆了。
这也就可以解释东部被“忽视”的原因了。在这个牵强的解释背后,煤化工布局不合理、以打着清净能源旗号实际转移了污染的问题,就更值得警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