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多渠道获悉,“十三五”期间,国家或不再新增煤制气项目,“十二五”期间已经批准的项目不会受影响,后续国家将加强项目的环保性审批,引导行业向更加规范、环保、市场化方向发展。
据了解,目前已投煤制气项目产能大概40亿立方米左右,主要是大唐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新疆庆华、汇能鄂尔多斯、新疆广汇以及云南解化的煤制油联产甲烷项目。截至2014年12月,在建和审批通过的项目高达1162亿立方米/年,还不包括规划中项目。根据国家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2015年中国煤制气产量将达到150亿-180亿立方米,预计2020年煤制天然气产量达到600亿立方米。从目前已批复的项目产能来看,“十三五”新增煤制气项目的可能性确实微乎其微。
煤制气发展低于预期
自2009年国内首批大型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获准开工建设以来,其投产时间和效果已远低于预期。国内4个首批示范项目大唐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新疆庆华、汇能鄂尔多斯、大唐辽宁阜新煤制气项目均延迟一年(及以上)投产,都或多或少受到技术因素的影响,也曾有过因为技术故障停工检修的情况。
煤制气产业发展因此广受反对者非议。业内人士表示,煤制气项目投资动辄一两百亿,投资金额巨大,又是高耗煤、耗水、耗电项目。即使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煤制天然气从产品全生命周期来看,似乎并没有那么清洁。此前,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在接受公开采访时称,从全生命周期过程来看,煤制天然气的一次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均高于被替代的传统能源和技术,此外在水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方面,煤制天然气也没有明显优势。
本报在去年12月报道,“在天然气供应有保障的前提下,‘十三五’不再扩大煤制气产能。目前已开工的4个煤制天然气项目有望在‘十三五’期间建成,到2020年,煤制气产能达到150亿立方米。而在《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中,2015年煤制气已规划至150亿-180亿立方米。换句话说,‘十三五’期间煤制气松绑已基本无望。”
而且,煤制天然气的后续销售仍是问题。目前国家天然气管网和市场为石油公司所建,煤制气企业生产的产品只能进入其管网,对产品的议价权较低,同样是煤制天然气,大唐克旗煤制气卖给中石油的合同价格为2.75元/立方米。而新疆庆华生产的煤制气,中石油支付的收购价格(含税)仅为1.8元/立方米。
部分业内人士表示,煤制气项目投资回报预期不明朗,暂时处于观望状态。
大宗商品咨询机构安迅思相关分析师叶春晓对记者表示,以上或许是国家收紧煤制气项目的一些原因。目前正在走报批流程的煤制气项目相关人士表示审批流程更加严格。据新疆某煤制气项目负责人说,其项目路条早已拿到,原本今年下半年准备开建,由于环保方面的指标加强了,导致项目卡在核准阶段。
煤制气需适度发展
叶春晓认为,煤制气行业仍处于产业发展前期,目前首批示范项目中,庆华、汇能、大唐克旗一路磕磕碰碰目前都正常生产了,但是仍然有很多其他因素制约行业发展,因此企业在发展煤制气项目的过程中需考虑以下问题。
一、行业应适度发展。能源项目需考虑能源发展目标、环境容量、天然气供需形势等。因此,煤制气项目发展需要适度进行,即不能原地踏步,也不能遍地开花,盲目发展。同时,理应明确煤制气应用方向,限制用于发电和化工。
今年7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规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的通知》,并研究制定《关于稳步推进煤制天然气产业化示范的指导意见》,推进煤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煤制气产业化示范。“十三五”将不再新增煤制气项目,或是政策方面给予的信号。
煤制气项目之前大量审批是在中国天然气进口依存度大,气荒严重的情况下。然而随着2013年底中缅天然气管道的投运,今年中俄进口天然气签订大单,沿海进口接收站逐步投运,进口天然气资源大为丰富。与此同时,中国整体经济增速放缓,天然气需求增速随之下降。因此煤制气作为清洁能源项目,需要适度发展。
二、资源应用和环保需统筹考虑。发展煤制气第一因素便是水资源,煤制气项目建设耗水量大,国内煤炭资源和水资源大体逆向分布,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水资源缺乏。同时,建设煤制气项目可能会造成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污染两方面的问题。煤制气是规模化建设,会对局部地区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煤制气项目不仅需在报批阶段加强审核,项目投产后的环保监督也应有序进行。
三、开发下游市场,提高市场运作能力。据安迅思统计,煤制天然气项目近七成集中在新疆和内蒙古两自治区,主要是两省的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且集中,拥有发展煤制天然气项目的资源条件,而这两省又是能源密集型的地方,大量的煤制气需要外输。目前大部分煤制天然气项目产气直接进入天然气长输管网,一部分自建输气管道,就近供应城镇用户,少量产气液化后销售LNG。面对国家天然气管网和市场早已被大型石油公司垄断的局面,煤制气需提高产品议价能力,通过开发下游应用市场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
四、增加规模效益,提高管理水平。煤化工项目只有达到一个较高的工业化量产阶段,才会有比较好的效益。同时提高管理水平也有助于减少内部成本消耗,提高生产效率,现在煤化工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管理上没有很成熟的经验,整体水平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