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新型煤气化技术及煤制天然气发展研讨会在河北廊坊召开。对于煤化工行业水污染现状,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徐炎华认为,当前高浓污水处理问题尤为突出,没有严格意义实现零排放,仅有近零排放。
煤化工水系统实现零排放,即对化工生产中所产生的生产废水、污水、清净下水等经过处理,水全部用于回用,除结晶盐外对外界不排放废水,称作为“零排放”。
徐炎华认为,煤质差异性、生产工艺成熟度、稳定性,水质、水量波动性,事故性排放,管理水平差异等因素,难以实现绝对的“零排放”。目前煤化工的节能减排的现状是被动治污,忙于应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忙于末端治理,忽视源头控制。
当前煤化工“水耗高”,典型煤化工高浓污水主要来源与工艺、煤种密切相关。徐炎华以一组数据举例说明,煤制气6.9吨水/千立方米,煤直接液化10吨水/吨油,煤制烯烃22吨水/吨产品,煤间接液化11吨水/吨油。此外,中水回用率低,蒸发塘规模大。煤化工当中的高油、高COD、高有机毒物酚氨的“三高”回收后水质“并不理想”——难直接生化。
此外,据了解,目前水处理设施运行堪忧,酚氨回收操作不稳定、效果差,油、煤粉含量高,前处理效果差,预处理简单、处理不到位,中水回用回用率低等问题。
分析原因,徐炎华认为,来水水质水量波动大、冲击负荷高,煤化工用煤多为高挥发分褐煤、长焰煤,同矿区的不同煤层煤质差异造成。再一个是分类收集不到位、不合理,高浓污水成分复杂、难以处理,处理工艺不合理,有效性、针对性、经济性不足,企业资金上投入不足。
徐炎华表示,政策不配套也是原因之一,比如水资源费收费过低,蒸发塘的建设规模缺乏必要的限制,排入蒸发塘的污水水质缺乏必要的监控、监管,造成超标超量缺乏压力,节水减排缺乏动力。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政策引导,科学核定水耗,限期推行“近零排放”。
新型煤化工项目耗水量巨大,年用水量通常高达几千万立方米。华东工程科技服务公司一位负责人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对于目前在建和拟建的煤化工项目,“零排放”尤其重要,既解决一部分水资源问题,又不对当地的环境和生态造成污染和破坏,同时也是项目能否被核准和持续运行的最重要的必要因素之一。
专家表示,目前煤化工的固废和废气的处置和排放基本可以控制,废水处理难度较大,特别是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
近年来,不少煤化工企业针对污水处理积极努力,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实用工艺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成本也较高。煤化工行业积极研发“三废”处理和节能节水技术攻关,开展高效合理的零排放或者近零排放技术,提升行业节能、节水和环保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