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煤化工项目投资超概算 行业发展遭遇威胁
对煤化工项目跟踪研究不难发现:随着中国煤化工新建项目的增加和投资额的增大,项目投资超概算的现象愈演愈烈——统计显示:在近10年建设的煤化工项目中,约一半项目投资超过了概算。其中现代煤化工项目超概算的比例高达70%,有些项目投资甚至超出概算40%以上。
那么,煤化工项目投资超概算原因何在?它会带来哪些危害?又该如何防范?
大多数煤化工项目投资超概算
2014年,有关大唐集团公司的两则消息引起业内关注:
一是2014年6月20日,国家审计署公布对大唐国际集团公司2012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其中,大唐多伦46万吨/年甲醇制丙烯项目截至2012年底,实际投资额超概算61.79亿元。如果算上因不能满足安全生产要求而追加的1899.86万元火炬重新设计与建造费用,则多伦项目实际投资额超概算62亿元,比当初公告的162亿元项目总投资超出38%。
二是大唐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葛巍透露,经过重新经济技术分析,算上不断加码的环境投资,大唐克旗煤制气项目总投资将超过320亿元甚至更高,比257.1亿元的计划投资额超出24%以上。
而据了解,“大唐投资现象”并非个案,目前煤化工项目投资超概算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
比如,规划投资179亿元的全球首套二代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Ⅱ)工业化示范项目——蒲城清洁能源化工公司年产180万吨甲醇、70万吨甲醇制烯烃项目,虽尚未竣工验收,但其投资已经超过200亿元;渭化集团一期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项目最初投资估算仅6.5亿元,最终投资却突破30亿元;原计划投资不超过50亿元的陕煤化集团陕化公司尿素节能减排扩改工程,实际投资超过55亿元;原计划投资21亿元的全球首套煤制乙二醇工业化项目——内蒙古通辽金煤化工有限公司2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实际投资达25亿元。此外,已经建成投产的全球首套煤气油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延长中煤靖边年产180万吨甲醇、150万吨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无乙烯)、60万吨甲醇制烯烃、2×60万吨聚烯烃一揽子项目,目前投资额为269亿元。表面看,目前的投资还较273亿元的项目概算节约了4亿元,但知情人士透露,由于该项目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与主装置不匹配,无法全部处理主装置满负荷生产时所产生的大量污水,导致主体装置只能低负荷运行。后期,一旦能够满足系统要求的废水处理及配套设施全部建成投运,最终投资额仍将超概算。
粗略统计,近10年,国内一半左右的煤化工项目最终投资超过概算,大型现代煤化工项目超概算的比例更高达70%;这些项目投资超出概算少则20%,多则40%以上甚至数倍。
中国能源学会市场部副主任陈强坦言,如果逐一对近几年投资额超10亿元的煤化工项目进行严格审计并按统一口径核准公告,至少会有85%的项目实际投资超过概算。因为一些项目虽然建设期投资未超概算,但建成后因种种原因难以正常运行,使项目竣工验收期一拖再拖,甚至需要更多的资金进行技改、填平补齐或消漏补缺,最终投资额反而会超出概算一大截。换言之,大型现代煤化工项目投资超概算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国内如此,国外情况又如何呢?
据美国杜克大学教授杨启仁介绍,美国大平原煤制气工厂虽在建设时因发现项目实际投资额远大于立项时的估算而将规模压缩了一半,但由于后期新增了硫磺回收及废水废气处理设施,最终投资额仍较规划增加了1亿多美元。预算投资3.03亿美元、装机容量250兆瓦的美国佛罗里达州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项目,实际投资达6.07亿美元。2013年6月投运的装机容量为618兆瓦的美国印地安纳州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项目,最终完工时总造价达35.5亿美元,较原估算的13亿~16亿美元超出1.2倍以上。原估算总投资22亿美元、计划于2014年5月建成投产的装机容量为582兆瓦的美国密西西比州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项目,目前尚未完全建成,而投资额已经突破61亿美元。
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的调查显示,全球超过60%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项目,决算比开工时的投资估算高出2~3倍。绝大多数煤制油、煤制气研发示范项目,其初期成本的估算都很低。但随着项目的开展,从可行性评估、初步设计、预算编制、细节设计、实际施工、到投料运转,各环节的费用都在不断攀升,最终导致项目末期成本往往较可行性评估时增长2~4倍。
影响煤化工项目投资因素众多
那么,国内外如此趋同的煤化工项目投资超概算现象,其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业内专家从4个方面做了深入分析。
一是项目“姓公”导致花钱大手大脚。纵观全球大型煤化工项目,尤其投资巨大且具有示范意义的煤基多联产项目,项目建设与运营基本都有政府的参与或干预。比如荷兰的比赫纳姆(Buggenum)、西班牙的普尔托努(Puertollano)、德国的吕嫩(Lünen),以及日本的勿来(Nakoso)等数个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项目,政府均给予了资金支助和政策倾斜;美国印地安纳州的沃巴什河(Wabash)、佛罗里达州的波尔克(Polk)两个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项目,则分别得到美国能源部2.19亿美元和1.48亿美元的直接补助。
国内大型煤化工,尤其示范项目的建设更不缺少政府的身影——无论已经建成投产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甲醇制烯烃、煤制油、煤制乙二醇、煤制气、煤气油综合利用示范项目,还是正在建设的其他大型现代煤化工项目,其投资主体90%以上是地方国有企业或央企。这些项目能否上马的审核权不仅在国家相关部门手中,一些项目或园区的规划、设计甚至都由政府部门或“红顶中介”编制,其中的“公家”特色十分明显。
“由于政府部门参与或干预,影响了作为投资主体的企业对项目的科学决策和对项目前景的准确判断。一些项目还被赋予了振兴地方经济、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受到国有资金大力支持。项目资金来得容易,投资主体不明,责任界定不清,项目建设者自然不会像花自个儿钱一样精打细算,而是普遍追求‘高大上’,最终导致项目投资超概算。”一位不愿具名的工程管理人员说。
二是现行项目审批管理制度反作用的结果。渭化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尹润生透露,项目建设的一般流程为:项目建议书(或可研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项目实施→竣工验收,上述不同阶段依次对应项目投资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和决算。根据项目投资管理的有关规定,后一阶段的投资金额一般不应超过前一阶段的10%,且结算不得超过预算。在这种情况下,要确保项目投资最终不超概算,就应尽可能拔高投资估算。
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由于大型现代煤化工项目的审批权掌握在政府手中,甚至一度上收到国家某些部门。而项目主管部门审核项目能否立项的一个重要数据就是产出/投入比。为获得较高的产出/投入比,确保项目顺利获得路条或核准,项目业主在编制可研报告时,都会尽可能粉饰项目美好前景,最大限度地压缩项目投资估算,甚至有意隐瞒或减少必须的安全环保及相关配套投资。待项目获批后,再增加相关设施,使实际投资额大幅增加。
三是因为煤化工项目建设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陕煤化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尤西蒂说,一方面,投资几十上百亿元的大型现代煤化工项目,工艺流程长、占地面积大、水资源需求大、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更为周密和严格,而土地、水资源、环评的获批或获取又牵涉方方面面、颇费周折、旷日持久,增加了项目按期实施的不确定性。加之不少项目是首个示范项目,建设与试生产期无经验可供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经常出现边施工安装、边修改设计方案,或投料试车后忽然发现设计、设备、工艺布局有问题需停下来消漏补缺甚至推倒重来的现象,导致项目无法按期投产达标,竣工验收不断延后,各项费用增加,项目总投资额远超概算。
另一方面,煤化工政策及市场的不断变化,使得建设项目的内容发生了变化。比如蒲城清洁能源公司年产180万吨甲醇、70万吨聚烯烃项目,最初规划投资80亿元,建设100万吨/年二甲醚。后根据国家政策及产品市场情况,调整为甲醇制烯烃。陕化公司原计划建设年产60万吨甲醇、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后根据市场变化改为建设(含技改扩能)年产60万吨合成氨、95万吨尿素、10万吨1,4-丁二醇及四氢呋喃……如此建设内容发生变更,自然会引发投资额调整。加之在漫长的项目启动与建设过程中,恰遇国家出台更加严格的安全环保法规,企业随即新增了能满足新法规要求的安全环保及配套设施,最终导致投资超概算。
“除以上原因外,选择的技术路径与项目本身不匹配、工程设计与技术装备达不到相关标准与应用要求,以及对项目所在地资源环境尤其水资源及环境容量没有很好地评估都会造成项目建设周期长,或建成后无法顺利投产达产达效,同样会大幅增加银行贷款,导致投资超概算。”陈强说。
而据大唐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明透露,大唐克旗煤制气一期工程早在2012年7月28日就已经建成投产并生产出合格甲烷气,却因与中石油合作的一段输气管道未能修通而无法供气,被迫停产。直到2013年12月18日大唐自己修好了该管道,煤制气装置才得以生产,这一意外事件耽搁的一年半时间所产生的各项费用,同样会增加项目投资。
“由于煤化工项目建设周期长,期间原料成本、技术路线、装置稳定性、人工、政策、市场、原料采购及运输等环节均可能发生变化,这些都可能导致项目实际投资与概算相差较大。”吉林石化研究院院长王勋章说。
四是管理混乱、专业团队缺失。陕西省化工学会名誉理事长贺永德认为,煤化工项目投资超概算与建设期间人、材、物成本上涨以及银行利率、汇率的波动有关,与项目建设期间各项税费太多有关,但更与项目建设过程管理混乱、业主追求大而全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许多煤化工项目辅助工程没有充分与园区其他企业(或项目)共享,而是高标准甚至是大牛拉小车地各自建设。更有甚者,一些老企业借建设新项目之机,为解决所谓的“历史欠帐”,不仅超规格建设了办公及娱乐设施,还对老旧装置及共用工程进行改造,并将这些费用全部计入新项目,从而大幅增加了新项目投资,使投资远超概算。
张明赞同贺永德的说法。他表示,煤化工项目投资屡超概算,虽然原因很多,但管理不善,项目建设期间轻重不分、本末倒置、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甚至在主体装置尚未投产前,就高标准建好了办公楼、住宅楼,这些都会导致项目投资虚高不下。
中石油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门存贵则表示,煤化工项目投资屡超概算主要原因还是设计单位的设计经验不足。由于现代煤化工是新生事物,许多装置又是首套工业化装置,一些技术工艺甚至是首次放大或从实验室技术直接工业化,导致即便有传统煤化工设计经验的单位,也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如设计缺陷、漏项等。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不仅不能依据设计方案提前科学调度、交叉施工以节约工期,甚至还要等待或返工。期间的误工费、新增设备购置费不少。加上煤化工项目近几年激增,相应的专业化工程管理人员比较短缺,项目建设、试车及企业日常管理比较混乱,最终导致项目投资超概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