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煤气热载体分段多层热解成套工业化技术(SM-GF)”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北京召开的科技成果评审鉴定会鉴定,专家认为该技术产品收率高、品质好、价值高、创新性强,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本次成果鉴定组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倪维斗、金涌等9位煤化工领域权威专家组成。会议特别邀请了中国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原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金柱以及榆林市科技局、发改委等单位领导。陕煤集团副总经理尚建选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所属单位有关领导、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主持。
鉴定会上,尚建选作了《煤气热载体分段多层低阶煤热解成套工业化技术(SM-GF)研究报告》,该技术重点针对30mm以下不同粒度的混煤热解开展技术攻关,集分段多层处理、均匀传热传质、油尘气高效分离、自产富氢煤气循环热载体蓄热式加热、中低温分级耦合热解、干法熄焦等关键技术等为一体,成功开发的分段多层立式矩形热解炉单套处理能力达50万吨/年,并在内部设置多层结构,采用干燥、干馏和冷却分段处理的方式,实现炉内自除尘和均匀布料布气,有效解决了当前混煤热解工业化、单套处理规模较小、油尘气分离效率低等多项技术难题。
该技术在陕西陕北乾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建设了50万吨/年工业化示范装置,完成了技术科技成果研究。技术主要创新点在于,采用混煤入炉分段多层热解,原料成本较低;精准控温,产品质量可调;采用中低温分级耦合热解,焦油产率高、轻组分含量多;可灵活控制热解温度,可降低热载体循环量,减少设备投资;煤气品质好,可作为制氢或加工LNG的原料。
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梁龙虎对前期开展的现场标定情况作了汇报。鉴定组还听取了工业化示范项目的工作报告、技术查新报告和装置运行总结报告。报告指出,该技术于2016年9月,由陕煤集团旗下的陕西陕北乾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与国电富通在陕西榆林麻黄梁工业园区建成50万吨/年工业示范装置,以粒度小于30mm的长烟煤为原料进行联运试车。装置于2017年5月打通工艺流程进行全系统运行,经过一年多的试验,取得了大量的工业化试验数据。2018年3月15日开始试生产至6月25日,系统连续运行91天,累计运行时间超过2000小时,实现了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运行。今年,6月26日—28日,中国石化联合会组织专家对该装置进行了72小时的现场标定考核。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院士、金勇院士等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认为,该技术实现了低阶煤中低温热解工业化运行。煤气、焦油和半焦3种产品收率高、品质好、价值高,并可实现灵活调控,能源利用率高,装置可长周期运行,综合性能和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加快推广和应用。
据悉,我国低阶煤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具有挥发分高、灰分低、化学反应性好等特点,非常适合通过MS-GF技术进行分质综合利用,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而50万吨/年的煤气热载体分段多层低阶煤热解成套工业化技术(SM-GF)工业生产装置为例,项目投资1.87亿元,达产后可实现税后5184万元的利润,投资回收期仅为3.6年,项目将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目前,陕煤集团在榆林规划的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多联产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启动,热解作为项目的首道工序,SM-GF将承担主要技术支撑,100万吨/工艺包进入全面开发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