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年亏56亿 宁夏400万吨煤制油如何扭亏为盈?
作者/来源:化化网煤化工 日期: 2019-01-02 点击率:2149
隆冬时节,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集团公司(原神华宁煤集团)的大门前,“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9个红彤彤的大字格外醒目。两年来,国宁集团的煤制油项目在技术攻关和运营管理层面持续发力,2018年10月项目实现盈利,当月利润超2亿元。
“数额不大,来之不易!”国家能源宁夏煤业集团董事长邵俊杰感慨万千:“科技创新无止境,转型升级再出发!”
煤炭经过气化炉转化为合成气(一氧化碳和氢气),再经净化、变换精准调整比例后,通过高温浆态床费托合成技术制取液体油品,这种“煤炭间接液化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
现在,国宁集团的煤制油项目国产化率达到了98.5%。“这个数字后面承载的是集团研发人员的拼搏努力,他们用3年时间,完成了37项关键技术、重大装备及材料自主国产化任务,打破多项国外垄断,形成了煤炭间接液化成套工艺技术。”邵俊杰说。
同时,项目规模大、流程长、系列多、工艺复杂、集成难度高,全球都无可借鉴经验。国宁集团分管煤化工的副总经理姚敏深有体会,“我们咬紧牙关,带领团队开展了工艺集成、系统模拟等47项创新性研究和探索,解决了装置大型化、复杂化带来的相互匹配、联动、灵活操作运行有机结合的难题,攻克了世界级装置规模、套数、系列、公用工程配置上的优化集成难关,为煤制油产业工程化、大型化奠定了基础”。
“项目国产化成功后,业内目光始终聚焦我们。很多人认为,既然挑战过多项国际顶尖技术,该是抱得‘金娃娃’了吧?其实我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带来的巨大技术风险需要在不断运行中克服。”国宁集团煤制油分公司总经理郭中山坦承,尽管煤制油试车成功,但效益并不突出。400万吨煤制油,投资550亿元,设计年产柴油273万吨、石脑油98万吨、液化气34万吨,投资成本大,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加之柴油每吨高达2200元的消费税,按照2017年平均油价,一年就亏损56亿元。
当谈到如何扭亏为盈,郭中山说,“转型升级,关键是要开展新产品开发与结构优化。怎么调?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往精细化工产品方面调,越高端越好。”郭中山分析道,因为煤制油产出的油品结构独特,如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等,其他产品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另外,国内400万吨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只有国宁集团拥有,有成本优势。经过一年多的研发,目前国宁集团仅从柴油提取出来的液体蜡、费托蜡、轻液蜡共7种精细化工产品已投放市场,替代国外进口化工、服装行业紧缺的碳12、碳13等品种,明年下半年有望投放市场。
第三,是实现安全稳定清洁运行。两年来,国宁集团在技改消缺、隐患治理、工艺优化上下功夫,先后开展560项技术改造,装置实现满负荷运行,全厂能效达到43.2%(国家基准值42%),吨油品耗原料煤4.3吨(设计值4.38吨),吨油品水耗5.33吨(国家限值10吨,设计值6.11吨),各类消耗指标优于设计值和国家限值,运行工况达到行业最好水平。
国宁集团煤制油销售分公司副总经理张建寿表示,目前集团科技创新进入新的阶段,随着煤制油产品下游深加工越做越细,替代国外进口的精细化工产品越来越高端且格外抢手。
采访中,国家能源宁夏煤业集团煤制油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煤制油项目的未来发展规划——
第一步,调研煤制油化工品市场,明确市场定位、利润空间,重新定义产品目标市场,形成产品规划大纲;加大煤制油化工品技术开发力度。立足现有工艺技术和装备,面向市场,目前已经开发出费托合成重质液体蜡、费托合成粗液体蜡、费托精制蜡、费托合成蜡、费托重质蜡、费托软蜡等化工新产品,化工品产销量占比50%以上。
第二步,主动与设计院、专利商等合作单位加强沟通交流,研究煤制油产品分离精加工前沿技术,制定完成2年内可实施的提质增效技改项目规划方案,重点推进年产20万吨富C12正构烷烃产品、年产20万吨轻质白油产品两个项目,预计2019年年底前可建成。
第三步,根据集团公司“精细化工园”规划,提出未来3年至5年与集团发展相适应、与基地发展相互补充的煤制油提质增效改造方案,最终将煤制油所有产品转化为高端化工品,提高附加值,形成多元化产品结构,每种产品均达到万吨级规模,并形成5种以上与其他煤制油企业相区别、具有较高行业知名度的高利润拳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