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创业以来的30年,是我这一生中最忙碌,也是最充实的30年,虽然艰辛,但亦欣慰。30年来,我们遇到的困难比原来预想的多得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也比原来预想的大得多、好得多,期间经历了成功的喜悦,也经历了挫折和困惑。回首往事,历历在目。
▲内蒙古伊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双旺
(一)
1958年10月我参加了工作,第一天上班就在国企,先后在杭锦旗皮革厂、机械厂、石膏厂、综合厂、工业局等地方呆过。1988年3月,我带领伊盟乡镇企业处20名行政超编人员和经批准调来的10名业务骨干,和盟行署签订了承包原盟乡镇企业公司为期5年的协议书,从那天开始,我们就离开了党政部门,断了仕途的路子,走向艰难的、在当时来讲也是前途未卜的创业之路。当时办公司的启动资金是5万元的开办经费和40万元的财政借款。
▷ 我们用3年时间建成了当时全盟年利润过千万元的两户企业之一;
▷ 用5年时间建成国家中型一档企业;
▷ 用9年时间利税突破亿元,达到了1.4亿元,并建成了国家大型企业;
▷ 用10年时间B股上市,成为“中国煤炭第一股”;
▷ 用20多年的时间建成国家大型煤炭骨干企业。
▷ 经过30年的奋斗,现在公司总资产超过1100亿元,员工7000多人,共有直接和间接控股子公司74家,生产矿井11座,煤炭生产能力超过5000万吨/年,拥有500多公里自营铁路,过亿吨储运能力的煤炭集运站。在今年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中,我们排名第214位,在中国煤炭企业50强中排名第16位。公司自创立以来,累计上缴税费超过700亿元,企业经济贡献率连续多年位居鄂尔多斯市地方企业之首,经济效益、安全生产在行业中名列前茅。为带动区域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创业之初,时任政府领导给我提出了三个目标:“第一,你带领一些党政干部走出个路子来,离开党政部门办企业,不要搞垮了,自食其力,减轻财政负担,算是一个小贡献。第二,除了自食其力不吃财政饭之外,能够打一点基础,给财政缴一点利润,就算是中贡献。第三,你如果能够建成一个大型企业,比如说能达到纺织公司、羊绒衫厂的水平,那就是大贡献。”
今天看来,这些目标都实现了。我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这样的辉煌,我总结了这么几条原因:第一,我们创业的30年,正处于国家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这些年鄂尔多斯的发展特别快,在这个大环境下办企业,是我们成功的大前提。第二,我们办公司,得到了产煤旗区和盟委、行署(后来的市委、市政府)历届领导以及各有关部门长期的大力支持。第三,经过这么多年的艰苦创业,我们的队伍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锲而不舍,奋力拼搏,战胜了困难,取得了成功。
起步阶段,我们几个人开始研究,确定主攻煤炭,主要是突破煤炭的运销,兼营其它。当时分析,在5年承包期内,只要3年内突破煤炭的运销,就是胜利。当时的目标很明确,但实施过程连连受挫,很不顺利。办了个砖瓦厂,干得红红火火,突然一个甘肃人一只脚踩在了皮带里边,伤了一条腿,救治花了3万多块钱,送回甘肃老家,剩余的人跑得没一个,本地人讲迷信,说这个地方风水不对。不但没挣钱,反而赔了钱。办个露天煤矿,花了3万块钱,连煤面子也没见到,宣布失败。回想起来很可笑,我们竟敢拿3万块钱去搞露天煤矿。搞黄芪,合作伙伴不行,派去管理的同志也不行,也赔了钱。弄个大理石厂子,厂房还没建起来,成本比售价高,能干吗?宣布下马。到了六七月份,把5万块钱折腾光了。还有,我们搞无毛绒挣了10万多块钱,不久追查下来了,超出营业范围,把挣的钱全部拿走还罚了两万,雪上加霜。
初次下海,就连连呛水。我粗略的算了一笔账,我们办砖瓦厂、大理石厂、挖煤窑、做药材和绒毛生意以及跑煤炭业务总共亏掉了20多万元,5万元开办费花光了,还动用了10多万元借款,借款到期还是要偿还的,如果继续耗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怎么办?是继续闯市场还是回到机关端铁饭碗?当时我想,为了21个人的饭碗,一定要坚持下去,想尽办法把这个困难度过去,从机关出来是我自己要求的,否则真的是无颜见江东父老。
经过总结经验教训和反复调研论证,我们认识到,要想生存与发展,必须扬长避短,站在宏观的角度,因地制宜。当时国家正在加速经济发展,这必然离不开能源的支撑。我们这个地方有富集的煤炭资源,为什么不开发利用呢?只要打通销路,把煤运出去,我们就有了生存与发展的本钱,就能彻底改变这里“守着金山没饭吃”的现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当时正值国家能源战略重点西移,我们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乌海、包头、准格尔地区先后建立煤炭发运站,借助包神铁路、丰准铁路、集通铁路相继开通的契机,把煤炭外运作为公司生存发展的主业,开始了跑车皮、要计划、争取运力等一系列艰苦的破冰之旅,做起了资源转换的大文章。
▲自备车开通运营仪式
为突破煤炭运销,我先后找了呼铁局分管运输的领导不下30次,后来在各方的支持和帮助下,给我们批了10个车皮。资金欠缺,我找到农行给贷了49万块钱。那时候不容易啊,我们买了10个自备车,千方百计才给上了户头,8月22号上了线,从乌海给乌拉山拉化肥,一个月除了给几十号人开销以外,还能挣4到5万,把吃饭问题解决了。
这就是我们开始创业时候的艰难,比我们原来预想的困难要大得多。如果当年搞不下来的话,到年底就垮台了。庆幸后来攻下来了,从此走上了发展的路子。然后继续买自备车,增加煤炭的发运能力,最后增加到40列,1871节。记得当年财政借款要求还3万,第二年还7万,第三年全部还清,5年内不承担上缴国家的任务。我们第一年没有缴,第二年缴了80万,第三年上缴400万,第四年上缴500万,第五年上缴了1030万。盟委、行署决定对我们嘉奖,奖了49.5万,其中我作为法人代表领了12.35万,这是建国以来伊克昭盟盟委、行署奖励个人超过10万块钱的第一次。
▲准东铁路
1992年春,第一轮承包期结束了,我感觉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煤矿建设,公路、铁路、发运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我刚提出修建准东铁路的主张,有人认为这是把钱往水里扔,是胡闹,我认为如果不修铁路,仅仅依靠汽车长途跋涉,就没法参与市场竞争,任何时候都会处于被动地位。我力排众议还是决定修建了准东铁路。自1998年11月8日开工建设,到2000年12月16日,经过2年的建设,准东铁路正式建成运营,而且实际投资比预算降低了三成,被评为全国地方铁路优质工程。后来的发展证明,准东铁路的修建是公司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工程。
▲伊泰集团投资建设的准东铁路破土动工,2000年12月16日建成通车。
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有人就产生了小富即安的思想,认为守住运煤通道赚点流通的钱过个小康日子就行了。但我总想,人活着总要干点对国家、对家乡、对人民有利的事。家乡宝贵的煤炭资源不能被简单地卖出去,我们要站在国家的角度、站在地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力争为国家、社会多做贡献。于是,我们积极扩大煤炭产能和经营领域,建煤矿、投资水泥产业、修铁路、买货轮、发展非煤产业,开展多种经营。
▲1997年8月8日,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B股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煤炭第一股。
从1998年至2001年,煤炭行业全国性亏损,市场不景气,公司效益大幅下滑。1998年,伊盟盟委、行署决定对公司进行体制改革,公司成为国有控股企业,国家持有63%的股份,全体职工持有37%的股份。2001年6月,集团公司投资7.6亿元,苦心经营并且初见效益的子公司——蒙西水泥公司按照政府安排从伊煤集团分立出去了,这是公司自1988年创立以来遇到的最严重的事件,这个事情的发生让全体职工人心惶惶,好多人对公司后期的发展不看好,选择离开了公司。我曾经讲过,这就像打仗一样,打到最后只剩下一个人了,那肯定是我老张。当年11月,鄂尔多斯市委、政府将国有股从集团公司全部退出,公司进入了资产重组的阶段,职工的身份也由国有控股企业职工转换为民营企业职工,并实行了全员持股机制,2002年,我们度过市场疲软,迎来了煤炭市场的大好形势,一年比一年好,加之我们又积极响应市委政府号召,投巨资对所有的煤矿进行了机械化技术改造,煤炭产能、回采率大幅提升,公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二)
在多年经营煤炭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把鄂尔多斯宝贵的煤炭资源以最原始、最廉价的方式卖出去非常可惜,始终探索着煤炭深加工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既要为国家分忧,也要使资源效益最大化。经过多年的考察论证,我们找到了既有战略意义,又兼顾长久效益的路子——间接煤制油。为什么搞煤制油呢?目的很明确,就是对伊泰集团的产业结构或者说投资结构作较大调整,不能只产煤,不能只卖原料,要搞产业提升,要改变产品结构、投资结构。油品的市场需求是很大的,而且南非萨索尔公司的结构是不错的,它搞煤炭的生产,搞煤制油,然后搞煤制油的下游产品,效果很好。萨索尔一个公司大概占到南非GDP的40%左右。这个路子作为煤炭企业是值得借鉴和研究的。
▲伊泰煤化工
煤制油是个新鲜事物,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国内没先例,人们不了解,有怀疑、有争论。然而,我们不妨做个比较:我国用煤发电的热效率平均是35%左右,最先进技术能达到42%。而煤制油的产出率是42%~45%,并且制成过程全部在管道内进行,气体不外泄,做到了有害气体零排放。煤中的硫磺、汞等重金属在合成中分离出来成为附属产品,所以煤制油也叫洁净油。最后合成会排放一些二氧化碳,但总量是电厂排放的30%左右,也可以说减排了70%。假如我们大力发展风电、水电、核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电,把电煤省下来搞煤制油或其他化工产品,这对国家的能源安全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战略选择。把卖煤、卖原料转到搞油上来,是我最大的心愿。作为伊泰集团的创始人,我想这是我后半生唯一想办的一件事情。不少朋友劝我不要冒这个险,还是让国家去干,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我应该对公司负责,对国家负责。当企业的目标与国家的战略目标一致时,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荣誉感、成就感和巨大的力量源泉。
为探索科技创新的新机制,从2002年起,我们就积极支持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煤间接液化国家能源基础科学研究,既为企业寻找出路,也为行业探新路。2006年,由伊泰出资控股,联合原神华集团等五家企业与首席科学家李永旺及科研团队成立中科合成油技术公司,实施产研合作。同时,我们做出了承诺:即便项目失败,愿意承担研发和产业化投资风险。一旦项目成功,绝不搞技术壁垒,服务国家建设和煤炭企业的转型。
伊泰在建设16万吨的煤制油工业化示范项目初期,我给煤制油公司规定了“六字方针”:“成功、速度、效益”。2009年3月20日项目首次投料试车,成功产出合成粗油品,打通了工业化示范全部流程,2009年3月27日,顺利产出我国煤间接液化工业化第一桶合格成品油,2010年至今实现了安、稳、长、满、优的运行。截至2018年3月,装置累计运行2721.76天,共生产各类产品144.0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8.72亿元,获得了利润2.61亿元。项目的成功投产,标志着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煤间接液化规模生产油品的问世,也标志着伊泰集团的发展跃上了一个新高度,翻开了新篇章。
在稳定运行16万吨/年煤制油工业化示范项目的基础上,2017年7月7日,伊泰120万吨煤基精细化学品项目一次试车成功,产出合格产品,在确保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的前提下,生产装置一个系列仅用了不到20天就达到满负荷稳定运行,创造了国内煤化工行业新的记录。在废水处理零排放工艺中首次使用浓盐水分质结晶零排放技术,打通了废水零排放最后一公里,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工业浓盐水蒸发结晶及回收利用,可以说在国内煤化工行业首屈一指。我们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并且培育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煤化工行业队伍。
当前,我们正通过不断研发创新,深入发掘费托合成产品及工艺特点,采用不同的加工处理路线,按照“宜油则油、宜化则化、油化并举、价值最大”的原则做精做长煤化工产业链条,不断向高端精细化学品及功能材料方向延伸发展,公司产业布局从基础原料开采到清洁燃料生产、再到精细化学品制造、最后到功能材料创造的不断转化和跨越,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做出贡献。
(三)
2001年,在伊泰集团资产重组、企业改制的过程中,针对当时干部群众的思想波动,我提出了伊泰要坚持的“四个不变”原则。多年实践证明,坚持“四个不变”办企方针,依法治企、依规办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这个原则要长期坚持下去,并作为伊泰办企的长期指导思想。
第一,坚持和加强党对企业的领导,伊泰集团党委是领导核心不变。坚持党的领导,就能保证正确的发展方向,我们的职工要热爱党,拥护党的领导。
第二,坚持合法经营,照章纳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方向不变。向国家纳税是企业的义务,经营必须是合法的。文明建设要抓,企业文化要建,要把我们的队伍建设好。我给公司的管理层特别是高管层定了“三不政策”:第一不违规,第二不违法,第三连擦边球也不能打。我们要有很强的法治观念,切不可以身试法。
第三,坚持依靠广大职工,充分尊重广大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不变。不能因为谁的股大谁是主人,谁的股大就为谁谋利益,那就方向错了,不能那么干。我的态度十分明确,我们要搞全员持股,伊泰的股权不能向少数人高度集中。我们要关爱职工,提高他们的素质,支持他们参与企业的管理。在收入分配问题上更要关注。
第四,坚持为地方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做贡献的思想不变。伊泰的团队要有爱国的思想,大局的观念,坚持国家的利益至上,当国家利益和集体、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要坚决地、毫不犹豫地服从国家的利益。初步统计,在社会各项公益事业领域,伊泰已经无偿捐赠超过10亿元。2008年南方遭受冰雪灾害时,我们每天保证供应电煤7到10万吨,坚持煤炭价格不上涨,严格执行合同价,不发国难财。今后我们还要回报社会,支持国家建设、支持地方发展。
▲红庆河煤矿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公司已成为“以煤炭生产、运输、销售为基础,集铁路与煤化工为一体,房地产开发、生态修复及有机农业等非煤产业为互补”的大型清洁能源企业。可以说是“鄂尔多斯经济现象”的一个缩影。公司始终将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党建引领与企业文化同步融合推进,即使在“十二五”后期,煤炭市场又一次进行了大调整,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我们也坚强的走过来了,此时的伊泰抗风险的能力更强了,更有能力和信心迎接市场的洗礼。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伊泰集团成立30周年。30年来的实践,让我深刻地认识和感受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国有企业可以搞得好,民营企业也可以搞得好。特别是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伊泰之路”走下去,坚韧不拔,顽强拼搏,一代接着一代地把伊泰继续做强、做大、做精,为鄂尔多斯市、为自治区、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