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江淮大地,秋高气爽。位于淮南市煤化工产业园区的中安联合煤化工项目现场却还延续着这个夏天的一派火热景象。崭新的装置,高耸的塔罐,川流的车辆,匆忙的人流,和着机组运行的轰鸣声,合奏出装置生产的乐章。
在不久前,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托起了装置投料试车打通全流程的壮举,完成了从“黑色煤炭”到“白色粒子”的华丽转变。
打造煤炭清洁利用新示范
走进塔罐林立的中安联合烯烃部MTO装置现场,明显地感觉到这里比外围的温度要高上几度。汗水浸透MTO装置主管贾玉清的衣襟,他正与技术人员反复推敲MTO装置的优化方案。“MTO级甲醇是烯烃的重要原料。甲醇由煤气合成后,借助类似催化裂化装置的流化床反应形式,转化为烯烃。”贾玉清向记者介绍,中安联合采用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高效甲醇制烯烃全流程技术(S-MTO)”技术,该技术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甲醇制乙烯、丙烯全流程工艺技术的产业化。
据了解,中安联合煤化工项目集成了国内外大型煤制烯烃的最新工艺技术与工程技术,采用科技发明和创新成果共31项,技术、设备装备国产化率超过92%%u3002项目采用了中国石化自主知识产权的SE-东方炉(煤气化)、S-MTO(甲醇制烯烃)、PE(聚乙烯)、PP(聚丙烯)技术,与同类项目对比,具有最长的国产化工艺技术产业链。特别是 “SE-东方炉”技术,实现了首次大型工业化应用,具有投资省、运行可靠性高、煤种适应范围广、气化技术指标先进等特点,不仅处于同类煤气化技术的国际先进水平,而且攻克了“淮南煤”作为化工原料煤的技术瓶颈。
“目前,安徽省内尚没有大型聚烯烃企业。中安联合的建成投产,填补了省内市场空白,实现了安徽煤由燃料向原料的‘关键一跃’,更是安徽省推动煤炭深度加工与清洁利用的‘关键一招’。”中安联合副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施华彪表示。
打造生态环保新名片
走进中安联合污水处理场,映入眼帘的是草木绿色成茵,池水清澈如镜。偌大的污水池和众多的污水管道掩隐在绿树丛中,连接着中安联合项目装置的所有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煤化工污水处理是一项精细工程。工业废水成分十分复杂,可生化性很低,处理难度很大。”中安联合水务部负责人王建鲁说。“我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淮河。”
据了解,中安联合毗邻淮河流域,环保标准极为严格。一方面,中安联合需要大量优质水资源供应。另一方面,污水若处理不好,则会对淮河流域的水源造成污染。
先“治水”再“用水”,中安联合组织国内外多家环保水务运营商、专利商进行技术交流,到国内煤化工厂家进行大量现场调研,联合开发了具有中国石化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化工污水“零排放”成套技术,实现了煤化工污水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处理和“分质化”利用,确保不让一滴污染物进入淮河。
针对煤气化装置的粉煤过滤器排放气、净化装置的酸性气体脱除尾气、硫磺回收装置的焚烧烟气等工艺废气,中安联合按照最新最严环保要求,进行处理后通过烟囱高空排入大气,排放浓度和速率均满足最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时,项目各加热炉使用清洁燃料,烟气排放执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废碱液焚烧炉、热电部锅炉的烟气排放均达到了超净排放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