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暖阳伴着凛冽寒风,让人感受着深冬的寒意。2018年12月10日上午,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时间节点,在吹风气锅炉烟囱吊装现场,随着最后一节烟囱吊装安全就位,标志着江苏晋煤恒盛化工三废混燃炉烟囱主体制造安装按要求顺利完成。
公司“18.30”三废混燃炉由于是气体混燃结构,不能通过静电除尘、烟囱排放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颗粒无法除掉,烟囱排放环保不达标,严重影响着公司清洁文明生产。烟气进行水膜分离、脱硫除尘进行技术改造势在必行。
机修厂从接到制造图纸的那一刻起,就感觉责任重大。要想在一个月内完成制造安装任务,存在很多困难和挑战。从理论上讲,直径4米、板厚6毫米圆筒在卷板机上是无法卷制的,而且烟囱高度近35米,如果每一节筒体椭圆度误差不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将会降低组对质量。采用什么方式吊装能够降低吊装成本、减少高空作业、保证安全作业生产、减少使用辅助工装材料、按规范要求如期完成任务、节约施工成本等措施,如何正确贯穿制造安装全过程,有很多难题需要攻克解决。
施工前的制造方案必须做到未雨绸缪,机修厂提前将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题和困难考虑在前。由于从未制造过6毫米薄壁、 直径4米、长度35米的设备,无经验可借鉴,对机修厂是一个具有严峻挑战的课题,施工人员也感到困难重重,不知如何下手。为此机修厂厂长刘奇、孙守田根据机修厂现有施工条件,首先否定大直径筒体不用卷板机制作,那样做会浪费很多工装支撑,果断提出采用立式围接筒体卷制、立式定位校园方案,避免了烟囱筒体水平制作因筒体自重椭圆变形最佳施工方案,解决了筒体椭圆变形的问题。
烟囱筒体制造质量是整个制造过程最重要的环节,为了按既定方案正确实施。班长苗志武顶着压力带领全班人员在简陋的型煤大棚内,按方案下料拼板焊接,利用原始倒链将近13米长筒体板料慢慢地收缩,为了防止在收缩过程中筒体无规则变形,对接纵缝成桃状,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新的利用金属材料弹性原理,让对接合拢纵缝处预留成凹陷状,解决了筒体应力失圆的技术难题,随着第一节又大又圆筒体下线,为下一步快速卷制筒体积累宝贵的经验。由原来一天一节筒体,逐渐递增二节、三节,使筒体制作效率提高速度加快,为按时完成任务奠定良好基础。随着多节筒体下线,大棚内不能完成分段装配。筒体装配在何地展开,下一步还需要什么样的人力资源参与分段拼装,才能更快提高速度。为此机修厂两位厂长绞尽心思。充分利用机修厂团队精神,群策群力打破班组界限,集中机修厂优势人力资源,迅速作出分段分组施工调整。考虑到利用厂区路边,拉好施工警戒线,既能满足分段组装、又不影响车辆正常通行的施工方案。
在分段组装过程中,全体施工人员以大局为重,自觉服从组织调配。王亮、周海波、张建设三位同志,负责直径4米筒体精度校园工作,认真负责,筒体360度任何一个部位弧度尺寸都细心测量,发现一小点误差,都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校正,因为他们心中牢记筒体椭圆度超过规范要求,直接造成烟囱筒体外观几何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甚至报废,在三位同志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周时间,高质量完成10节筒体校圆工作,为下一步成型总装打好了基础。
随着烟囱底部顺利吊装就位,烟囱上部分段制造任务也同时有序展开。吴波同志带领钳工四班全体同志,承担烟囱上部制造任务,在大棚内没有卷板机的情况下,紧密和分厂领导沟通,寻求兄弟单位协助卷制槽钢加强箍圈。现场工作紧张有序,他们有的制造异径接头,有的组装2米筒体,为了赶工期进度,在寒冷的冬天路面风口处,毫无怨言,每天都加班到天黑,提前按规范要求完成烟囱上部制造工作。
冒着隆冬,高空装配作业,一个班下来,不管穿多厚的衣服,寒冷的风仍能打穿,很多同志连续四个周日没有休息。通过全体参战人员半个月的顽强拼搏,终于按计划圆满完成了烟囱制造安装任务。望着挺拔高耸的烟囱,凝聚着全体参战员工的智慧和创新和辛劳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