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能源集团兖矿新疆煤化工公司(以下简称新疆煤化工)年产60万吨醇氨联产项目通过进行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供应销售、经营管理、班子队伍、工作作风6项整顿,优选煤源,严抓煤质,完善配比,强化管理,首次实现年度内不检修,创出年产量106.71万吨、月产量9.5万吨“双纪录”,走出了一条从盈利“垫底”到达产达效的涅槃重生之路。
全体起立 竞争坐下
年产60万吨醇氨联产项目是兖矿集团在新疆建成投产的第一个煤化工项目,投资总额超过50亿元,设计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30万吨甲醇。该项目自2012年年底建成试车以来,受煤种、设备、人员等各方面影响,未能实现达产达效,在兖矿集团所属企业中盈利排名“垫底”。
2015年,在历经20多次酝酿、调整、修改的基础上,新疆煤化工推行机构优化整合及人员竞聘上岗,彻底打破“管理人员能上不能下”和“唯身份论”的陈规陋习。
竞聘中,新疆煤化工从个人申请、组织报名到资格审查、确定竞聘人选,从竞聘演讲到民主评议、评委测评再到领导审定、正式聘任,每一个环节都做到阳光操作,确保对每位竞聘者公平、公正。
新疆煤化工打破论资排辈惯例,全体起立,竞争坐下。121名中层及以下管理技术人员全部下岗,与工人一起重新竞争上岗。改革后共设定各类管技人员138人,总降级人数45人,总提任人数43人。中层干部平均年龄由原来的41岁下降到39岁,本科、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90%以上。
打破瓶颈 扭转状态
新疆煤化工强化煤炭源头和指标控制的双向监管,组建“找煤”劲旅,3年跋涉30万千米,覆盖式调研了新疆7个矿区30多个矿点,成功开发出5个新煤源,建立起备用、在用煤源两个机制,打破了单一煤源的制约。同时,该公司立足煤源多样化,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试验110余个煤炭配方,不断优化煤炭配比,有效提高了气化炉发气量,解决了气化炉长周期运行的技术瓶颈。
新疆煤化工以13项关键生产指标为考核数据,制订高产低耗、提质增效等劳动创新竞赛方案,将产量、消耗与工资挂钩,充分调动一线人员的劳动积极性;对影响系统运行、非计划停车以及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类事故进行认真分析,并对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从严从重处罚,有效提升员工产量消耗意识,扭转了生产管理松懈状态。
新疆煤化工找准制约系统运行和工作效率的瓶颈问题,实施甲醇变换炉集气器、尿素合成塔塔盘、甲醇储罐VOCs、尿素自动包装秤等一系列改造,提高了尿素包装、码垛、转运、装车系统自动化水平,高压系统转化率由59%提高至61%左右。
深挖内潜 解决盲点
新疆煤化工大力推行新型班组建设和兼职教师“轮值”制度,高标准建成于德玲劳模创新工作室,多途径多平台提升员工综合素质。该公司依托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积极搭建科技项目研发平台,先后针对项目前期设计缺陷和漏项,细化落实装置达产、蒸汽平衡等17个创新创效正面清单,先后获得专利12项,其中准东煤在水煤浆气化炉的研究与应用、尿素装置高压无放空开车法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为强化精益管理,新疆煤化工坚持以管理强化应对形势变化,以严控成本保障经济效益,对标学习国际一流企业的先进经验,通过“两化”融合诊断影响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全方位落实稳产降耗、材料设备、物资采购等成本管控措施,彻底摆脱了系统开开停停的局面,实现达产达效、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