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迷的煤炭形势下,神华集团如何看待煤炭的前景,如何布局新战略,其做法又会给煤炭行业带来什么影响?近日,神华集团董事长张玉卓接受了《中国煤炭报》专访:
煤炭仍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
《中国煤炭报》:您如何看待当前的煤炭经济形势?
张玉卓:煤炭作为基础能源产业,与一些传统行业一样,本身具有周期性特点。从上世纪80年代的供不应求,到整个9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低迷,再到2002年后的十年辉煌,2012年后又陷入低迷困境,这个特点已经清晰呈现。
煤炭产业与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呈正相关关系。总体上讲,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煤炭经济形势就好。但其中产业结构的因素也不容忽视。比如1992年至2001年,我国GDP平均增速在10.4%左右,这是一个高速度,但这十年里,煤炭产量却没有大幅增长。这主要是因为从1992年开始,是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初期,贸易和轻工业蓬勃发展,但大工业还处于调整孕育期。从2002年开始,重化工业发力,制造业、房地产业等快速发展,从而造就了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2012年以后,经济增速放缓,加上煤炭行业本身产能过剩、受环保政策约束等因素影响,煤炭行业整体已处于荣枯线以下,全行业亏损面已超过80%,煤炭价格一下子回到了十年前,而且暂时还看不到好转的迹象。
煤炭行业当前遇到的困难,我认为,这是宏观经济“三期叠加”效应的一个侧面,既受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决定因素影响,又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选择,还是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必经阶段。
应该指出的是,中国煤炭行业走到今天,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功绩不可磨灭。通过全行业多年的努力,我国煤矿的开采技术、装备制造、节能降耗、资源节约等方面都已达到了世界中上游水平。煤炭一直担负着全社会70%以上的能源供应任务,尽管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逐年增长,但未来较长时间内,煤炭仍然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其主体能源的地位仍将持续,我们对这个基本判断没有变。因此,我对煤炭行业的发展总体还是持乐观的态度。
走向世界,煤企发展大有可为
《中国煤炭报》:“一带一路”对中国能源产业、煤炭产业有何影响?
张玉卓:对能源产业来讲,最直接的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创造巨大的能源需求,有利于行业消纳过剩产能,将来还可通过便利的交通设施开展能源贸易合作、技术合作、人才交流,比如可与印度、印尼、蒙古等国家加强煤炭等能源领域合作。未来还可构建跨国界甚至跨洲界的能源互联网,发展更高级别的互联互通等。我们对此抱有迫切的希望和充分的信心。
《中国煤炭报》:您看好煤炭企业海外发展吗?
张玉卓:神华集团在印尼南苏门答腊开发运营了煤电一体化项目,近年来持续保持盈利,是个成功的项目;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煤炭绿地项目正在开发中,目前进展顺利,项目前景也较为乐观;在俄罗斯、蒙古等国家的煤炭项目也在积极运作中。
由于各国情况不同,因此对海外发展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应权衡经济性因素,包括产业政策、市场需求、供应半径等,不能做亏本买卖;其次要考虑目的国的政治、经济、人文、法律等因素,控制风险;最后还要求企业本身具备国际化经营管理的能力。如果这些条件都符合,那当然是看好的。
当然,随着煤炭企业的发展越来越综合化,还可以尝试拓宽其他领域的海外发展渠道,如神华集团2012年在澳洲成功收购了乌淖斯风电场,2013年底与美国能源公司合作开发了页岩气项目。这两个项目无论是从当前还是未来看,都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