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中煤方案——访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俊杰
258次阅读 陕西石化新闻 2022年10月24日
激发“第一生产力” 激活“第一资源” 点燃“第一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作为能源化工央企,如何贯彻好、落实好二十大精神,在实现国家“双碳”战略中更有作为?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俊杰日前接受了专访。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请您结合企业实际谈谈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和体会,中煤陕西公司将如何贯彻落实这一战略要求?
李俊杰:创新是核心竞争力,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作为中煤集团在陕西布局的首个大型现代煤化工企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煤陕西公司认真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一体化、技术装备高端化、智能工厂数字化为引领,构建了从煤到甲醇再到聚烯烃产品“由黑变白”的完整产业链,在行业率先推动数字化转型,积极构建致密产业链、价值链、安全链,在打造多能互补、绿色低碳现代煤化工产业方面形成了中煤特色、中煤方案和中煤模式,为引领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中煤陕西公司已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实施了多项技术改进和创新,取得科技创新成果137项。其中,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7项,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领域的空白。
在智能工厂建设方面,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发展理念,牢牢把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通过数字技术激活和优化产业链和价值链,为煤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精准赋能、赋智、赋值。通过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应用,打造绿色节能智能工厂,构建绿色低碳生产场景,助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消耗,厚植高质量发展竞争优势,取得了显著效果。在2016年被工信部评为煤化工首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的基础上,中煤陕西公司2019年成为陕西省首家“5G+工业+互联网应用”企业,2021年又被应急管理部确定为煤化工行业“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建设试点单位,两化深度融合走在了煤化工企业前列。
回顾中煤陕西公司的发展历程,我深切感受到,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只有真正把创新作为最重要的品质,企业才能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竞争中拥有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
我们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一是必须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围绕关键核心技术集中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攻关,通过自主创新实现“弯道超车”,转跟跑为领跑,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二是充分发挥企业在产学研用融合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把握好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三是坚持数字转型,通过数字技术深入应用,助力并推动企业在能源方面向能源流、信息流、碳流、价值流“四流合一”转型跨越,提高能源转换和配置效率。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能源化工央企,贵公司将如何为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战略目标提供支撑?
李俊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煤陕西公司坚决落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职责,科学统筹能源保供与低碳绿色转型,坚持减碳不减生产力,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对能源化工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条路将越走越宽,越走信心愈加坚定。
近年来,中煤陕西公司坚持节能减碳项目改造与管理并重,不断提升生产装置节能减碳水平,努力打造行业节能降耗排头兵。180万吨/年甲醇、60万吨/年聚烯烃装置2014年7月建成投产以来,通过实施煤浆提浓、气化细渣综合利用、气化污泥掺烧、甲醇扩能改造、蒸汽系统节能优化、锅炉超低排放等多项节能减排技改技措,年实现节能量43万吨标准煤,取得了显著效果。其中双烯耗甲醇从3.173吨/吨降为2.908吨/吨,年节省标煤24万吨,烯烃、甲醇产品综合能耗均优于国家《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
我们通过开展源头减碳、过程降碳和末段用碳持续攻关,探索煤制烯烃生产碳的全生命周期管控。2021年12月,《中煤陕西公司化工分公司碳平衡报告》编制完成,建立了全生命周期碳足迹体系。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推动企地融合发展,与下游企业开展CO2捕获、利用与封存项目(CCUS)攻关,50万吨/年二氧化碳综合利用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同时,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能源管理精细化。常态化开展能效对标,不断降低装置能源消耗。
记者:贵公司的化工二期项目作为我国煤化工行业碳评价试点示范项目,受到业内关注。在绿色低碳方面将有何创新思路?
李俊杰:按照中煤集团产业结构性调整总体部署,中煤陕西公司正在积极推进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项目(化工二期项目)建设。该项目被生态环境部列为煤化工行业碳评价试点示范项目,承担半废锅流程和超大功率电机在化工领域两项国家示范任务。
化工二期项目虽然仍主要发展煤基甲醇制烯烃,但我们对标“双碳”目标任务,坚持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转型升级思路,做好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顶层优化设计,通过培育优秀“基因”增强发展核心竞争力,实现“发展煤、利用煤、超越煤”新模式,推动煤炭绿色低碳清洁高效开发利用。
譬如,取消燃煤锅炉,大比例提高电气化比例,传动设备由蒸汽驱动改为电驱,使燃料煤归零;依托化工分公司厂区和所属大海则矿区新建光伏、风电项目,部分“绿电”置换外供电;积极探索“液态阳光”核心技术,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备的“绿氢”和“绿氧”作为煤化工的氢源和氧源,实现化石能源与新能源耦合发展;捕集回收化工装置产生的高纯二氧化碳作为碳元素,既大幅减少煤炭使用和碳排放,又提高化工产品产量。同时综合利用煤化工尾气,实施100万吨/年二氧化碳利用项目,形成从源头处理到回收利用的碳闭环链,努力做到整个项目“产碳不排碳”甚至形成“无煤”的煤化工产业链。
化工二期项目建成后,中煤陕西公司不但将成为我国产能最大的煤制烯烃企业之一,而且实施一二期项目整体一体化运营,在节能减碳等方面优势互补,柔性运行,成本竞争优势更加突出,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为打造多能互补、绿色低碳、创新示范、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能源化工企业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在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过程中,您对做好人才工作有何打算?
李俊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我觉得,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技术创新、基础科学研究和企业建设发展都离不开人才,但西部地区发展能源化工最缺的也是人才。
面对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现实问题,中煤陕西公司坚持以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灵魂,吸引和培养出大量的优秀人才,保持了企业快速、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我们通过实施“引育用留”机制,以最大诚意、最贴心的服务为人才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今后,我们将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倾心引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真心留才,在事业、待遇、环境方面敢于超过同行业一流企业;在人才全生命周期培训、考核评价的优越性上勇于继续创新;敢于赋予科技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度权,不断造就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大力培养和使用具有深厚科学素养、视野开阔,拥有前瞻性判断力和跨学科理解能力的战略型科学家,从战略支点发展到雁阵格局,再到人才梯队,助力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