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温酷暑笼罩南方多省之际,焦炭和钢铁行业的传统消费旺季逐渐远去,淡季需求悄然放缓,而国内钢材价格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反弹。从7月初开始,上海三级螺纹钢反弹了7.4%,但焦炭现货指数却继续补跌约1.2%。焦钢走势的较大反差提醒市场:在目前的时点上,重新审视上下游产业链价格传导过程与机理具有积极意义。
一般而言,焦炭与钢铁价格的联动具有较明显的时间差:钢材价格的反弹与下跌均领先于焦炭市场。因此摆在市场面前的疑问便是:在钢价已经反弹近一个月后,焦炭价格是否已经到了被动跟涨的时间节点?从现货市场看,目前山东、河北部分地区焦炭价格出现了试探性上涨的迹象,但尚未形成普涨态势。接下来焦炭市场是否会出现全面性反弹将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搞清楚本轮钢价反弹是否会持续以及持续多久。因此,笔者将分析的重点上溯至钢铁行业市场。
钢铁行业发展关系国计民生,行业产能过剩相当严重,每一次价格反弹都会引发市场的诸多猜想。追溯上一次的钢价大反弹,大约始于去年9月上旬,止于今年2月下旬。据统计,上海三级螺纹钢累计上涨约15.3%,普氏指数累计上涨约80%。同时,天津港(600717股吧)一级冶金焦累计上涨约25%。对比两次反弹时的基本面情况,价格低点与库存低点并存是市场共同的特点:在去年反弹之前,钢价自前期高点下跌了约20%,库存下降了约25%;在本轮反弹之前,钢价自前期高点下跌了约10%,库存下降了约21%。
根据库存周期理论,两次反弹都可以在价格下跌、库存下降之后,需求重新增长激发价格反弹这一逻辑框架下找到合理解释。但从季节性角度看,两次反弹都发生在焦炭和钢铁行业传统消费淡季。一种较为合理的解释是,随着期货等金融工具的出现,预期作用的增加间接淡化了行业的传统季节性特征。
笔者认为,去年9月份沪钢市场提前反弹确实实现了期货市场发现价格的功能,市场需求也在政策的刺激下发生了实质性的改观。而始于今年7月份的反弹,可能是在事件性因素的刺激下空涨的结果,其力度难与去年相比,况且在进入8月份之际,市场价格已再现颓势。因此,两次价格反弹的背景存在较大的差异。首先,事件性因素仅能短期提振市场。7月份钢厂减产、环保稽查以及治理违规产能对市场形成一定利好。但其对价格的长期支撑作用有限。其次,行业产能过剩症结难破。钢铁行业对地方经济和税收增长有重要意义。目前,钢铁行业低迷尚未使得地方政府在钢铁领域入不敷出。因此,钢铁行业短期很难出现落后产能自然出局的局面,供给压力将长期抑制钢价和行业表现。再次,政策环境大相径庭。中国经济正在由过去总量增长模式逐步转化为结构分化模式。在转型期很难再次出台去年9月份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而转型期的投资总需求下滑必然会制约钢铁行业的需求。最后,钢铁行业的盈利改善只是暂时的,不能确定钢铁行业一定能走上正轨,因而此时焦炭涨价并不适宜,可能仅是焦化企业的一厢情愿。
焦炭行业的转势受制于下游行业的整体发展态势和宏观政策面,钢价的一时反弹并不意味着焦炭也开始进入上涨阶段。8月份焦炭市场走势仍然不会很乐观。(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