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低热值煤发电项目第四批入选名单揭晓,9个项目分别是阳煤左权二期低热值煤发电厂2×60万千瓦、国际能源河津低热值煤热电厂2×35万千瓦、京能左云马道头低热值煤电2×35万千瓦、晋能公司离石低热值煤热电厂2×35万千、阳煤集团西上庄低热值煤热电厂2×60万千瓦、华电襄垣低热值煤发电项目2×60万千瓦、晋能公司保德王家岭低热值煤电厂2×66万千瓦、山煤河曲低热值煤电厂2×35万千瓦、同煤阳高低热值煤电厂2×35万千瓦。
据统计,至今为止,山西省共发放了四批24个低热值煤发电项目,这标志着山西煤电一体化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低热值煤用于发电最可行
煤炭生产和洗选中会产生大量的煤矸石、煤泥、洗中煤等低热值煤资源,由于缺乏市场低热值煤无人问津。大量煤矸石、煤泥等长期在矿区堆存,易自燃并对大气、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长距离运输还会增加运输能耗。
淮北矿业集团董事长王明胜表示,为减少煤矸石、煤泥堆存,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利用低热值煤进行发电,是当前最切实可行的手段。
据了解,1吨煤矸石的发热量可折合为0.285吨标准煤,如建设一个装机容量为36万千瓦的煤矸石发电项目,年可消耗煤矸石250万吨,年产值达5亿元。
据测算,2015年,我国原煤产量将达到39亿吨,预计排放矸石3.3亿吨、洗矸4.44亿吨、煤泥1.32亿吨、中煤6.82亿吨,其中可入炉燃烧发电的低热值煤约10.3亿吨。截至2013年底,全国煤矸石发电总装机容量为3000万千瓦,距离“十二五”末装机容量7600万千瓦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说明低热值煤综合利用发电能力仍存在巨大缺口。
山西把握先机成效明显
山西是煤炭大省,年产煤量10亿吨左右,截至2013年,积累的煤矸石就达12.5亿吨,形成矸石山1540多座,山西省每年产生低热值煤约1.7亿吨,占全国的34%。
统计数据显示山西年产低热值煤消耗占比不到6%,如能将煤矸石、煤泥等完全发电,每年将置换高热值原煤1亿吨,对于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黑色产业绿色发展,极具节能示范意义。
山西省政府受托核准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后,经多次会议部署提出了低热值煤发电20条。此项改革使同类项目路条审批的环节与程序减少了54项。如“中煤平朔安太堡2×3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新建项目前期工作进展”的流程图从2013年6月开始实施,到2013年10月就得到同意批复。
而之前的“中煤平朔木瓜界2×66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新建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流程图从实施到批复历时39个月。项目核准周期缩短,大幅提高了审批效率,为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迈出坚实的一步。
作为第一批低热值煤发电项目的晋能公司孝义新阳热电厂,概算总投资29亿元,建设规模为2台300兆瓦低热值燃煤发电供热机组,采用先进的循环硫磺床锅炉、空冷技术等,热电联产,可实现低耗水、低排放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投产后,年可消化煤矸石等低热值燃煤290万吨,新增电力33亿千瓦时,并减少烟尘排放243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830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9亿元,上缴利税1亿元。
此外,国家对于以煤矸石为主要燃料的低热值煤发电项目,优先于常规燃煤机组调度和安排电量。税收也有优惠政策,自筹资金的电站项目,减免产品税;独立核算的5年内免交所得税与调节税。山西省把握机遇,积极推动煤炭分质利用,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在山西省发展方兴未艾。
发展低热值煤发电需注意什么?
长期以来,山西省产业结构一煤独大,煤炭产业附加值低,产业链短。每年产生的低热值煤占用大量土地,挤占铁路运力。
利用低热值煤发电,可实现煤炭的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下游循环产业,对于山西降低火电行业污染、煤电一体化战略实施、能源结构调整的转型跨越发展具有引领效应。在政策扶持机遇下,所有项目投产后,预计到2015年,山西低热值煤发电装机容量将增加到2600万千瓦。低热值煤用于发电,每年将节约运力900万吨,节约土地184公顷。
其他煤炭大省如内蒙古、陕西、黑龙江、宁夏等是否应借鉴山西的模式,大规模发展低热值煤发电?业内专家表示,需要综合考虑各地的实际条件和限制因素。低热值煤发电应优先布局在煤炭调出矿区和原煤热值不高、且矸石含量高的矿区,如内蒙古准格尔矿区、万利矿区,原煤热值一般在15.91—18.84 MJ/kg,可以考虑建设低热值煤发电项目。
此外,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发展低热值煤发电项目的省份,尚需考虑发电、供电效益,以及水资源供应情况。如总容量5—10万千瓦电厂,其用水量在500—1000m3/h左右,水资源消耗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