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在国新办举行的介绍2014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时指出,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的背景下,整个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连续负增长,是产能过剩矛盾的体现。大宗商品之中,国际原油价格自今年6月下旬以来进入下行通道,布伦特油价和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价格10月16日分别跌至82.93美元/桶和79.78美元/桶,创下4年和2年来新低。紧接着,国内成品油价格10月18日零点迎来首个“六连跌”。原油价格大战已经在投资者不知不觉中打响,中国是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国际油价大跌对我国宏观经济以及具体行业企业将产生怎样影响,备受各界关注
国内油价首现“六连跌”
10月17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称,自10月17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每吨分别下调300元和290元,折合90号汽油每升下调0.22元,93号汽油每升下调0.23元,0号柴油每升下调0.25元。国家发改委称,此次成品油价格调整幅度,是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根据10月17日前10个工作日国际市场原油平均价格变化情况计算确定的。
据了解,本次“六连跌”落定,国内汽油零限价累计下调幅度为1080元/吨,柴油累计下调幅度为1040元/吨,全国约66%的省份93汽油和0#柴油车提批发均价较前一工作日下跌了71元/吨。如果下一轮油价调整迎来“七连跌”,那么全国范围内的93号汽油将全面回归“6元时代”。
国际原油市场打响价格战
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交投最活跃的原油期货合约(12月)遭遇了“黑色三周”,10月以来连续三周累计跌幅接近9%。目前,原油价格呈自由落体式下降,布伦特原油从2014年6月1日到2014年10月16日,下跌幅度达到21.37%。纽约原油则从2014年6月1日到2014年10月16日下跌19.51%,目前逼近80美元,创下了自2012年6月两年以来的最低纪录。
从反映中东地区原油市场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来看,“价格战”效应非常明显。10月17日,布兰特原油期货挫至每桶86.10美元,创四年来低点。截至10月21日收盘,受全球供应大幅增加和需求增长疲软影响,国际油价小幅回升,纽约商品交易所11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0.1美元,收于每桶82.81美元;1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0.82美元,收于每桶86.22美元。
据行业组织美国石油协会(API)近日公布的库存数据显示,美国10月17日当周API原油库存增加210万桶,汽油库存减少53.2万桶,馏分油库存减少82.2万桶。API库存数据发布后,布伦特原油价格在盘后交易中涨逾10美分。
数据显示,中国9月份隐含石油需求较8月份上涨6.2%至1030万桶/日,为今年2月以来最高。其中中国国内精炼产出4200万吨原油,同比增长9.1%。另外,美国原油库存持续增加。上周美国能源信息管理部(EIA)数据显示,美国原油库存较上周增加300万桶,10月10日当周数据则显示,原油产出提高到895万桶/日,为1985年6月以来最高产量。
据路透社调查数据显示,9月份沙特原油供给量增加到978万桶/天(8月份为970万桶/天),其在亚洲市场的份额也在快速放大。中国9月份从中东的原油进口中,沙特占据了36.8%的市场份额(7至8月份的份额分别为29.2%、29.8%);同样,日本9月份从中东的原油进口中,沙特占据了45.1%的市场份额(7至8月份的份额分别为39.83%、33.33%)。随后伊朗选择跟进,下调气原油出口报价,进一步加剧市场的供给压力。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美国页岩油产量大幅增长,为了争夺市场占有率和降低企业能源成本,伊朗和俄罗斯正与欧美国家处于地缘政治危机的对手方,因此通过原油等经济手段制裁俄罗斯和伊朗也是美国所愿意看到的。而沙特等OPEC(除伊朗)为了抢占其他非OPEC国家市场份额,也愿意携手引导油价下跌,倒逼其他高成本石油出口国减产和降低市场份额。
因此近期沙特、伊朗、伊拉克等重要石油产出国陆续下调石油出口售价,而相关石油输出国成员也未采取任何措施提振油价走势,且不少机构均连续下调全球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上周布伦特原油跌破83美元,为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能源经济学家已纷纷下调明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预期,日前,投资银行花旗集团也下调其第四季度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期至每桶92美元,美国WTI原油至每桶83美元。此前,国际能源署(IEA)因全球经济前景黯淡大幅下调201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
油价为何跌跌不休
今年上半年,原油曾在大宗商品熊市中独树一帜,实现超过10%的涨幅,直到7月,美元指数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路奔向86整数关口,油价7月份开始下行开启了“下跌时代”,国际油价包括WTI、布伦特等在内的主力品种均出现了大幅下滑,特别是最近一个月,WTI甚至跌至79.78美元/桶,较今年110美元/桶以上的峰值有了25%以上的跌幅。
据了解,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低,在全球经济疲软氛围下,由于市场预期低,国际原油需求量也随之减少,加之石油生产国并未减少原油生产量,供应量持续攀升,供大于求的市场矛盾下,国际原油价格一路下滑。
中银国际期货研究员刘浚表示,原油价格三季度以来大幅回落近20%,受到了供求的双重压力影响,最近的大跌,主要还是因为市场供应过剩。从市场基本面看,利比亚原油生产的快速恢复可能是三季度以来原油价格全面承压的那根“最关键的稻草”。
公开数据显示,9月利比亚原油产量已经达到81万桶/天,而6月仅仅为22万桶/天。同样,伊拉克的原油供给也没有受到内战的过多影响,其9月原油日供给量已经大幅提升到320万桶/天(8月为294万桶)。为此,整个欧佩克原油供给也成功实现月度三连增,9月原油总供给达到3096万桶。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九个月美国原油产量达到840万桶/天,同比增长14.5%。其中9月日均原油产量为885万桶/天,相比2008年仅500万桶/天的产出水平已经增长近80%,美国页岩油产量的高速增长步伐并未停滞。
此外,美元强势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在过去4个月中,纽约商业交易所原油、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原油价格和美元指数的相关性分别为-0.89和-0.92。具体来看,美元指数从7月开始连续3个多月大幅上行,从79.74持续上行至86.7,最大涨幅在8.7%。显然,以美元标价的原油也受到了美元升值的冲击。
据息旺能源数据,美国WTI从6月均价105美元/桶附近开始逐级下滑,7月102美元/桶、8月96美元/桶、9月93美元/桶,至上周WTI
最低已跌至79.78美元/桶;与此同时,北海布伦特价格更是从最高时的112美元桶附近,一路下滑,至82.6美元/每桶。
目前市场上的普遍看法是,油价暴跌与市场因素有关。高盛方面认为,作为大宗商品,油价涨跌理应是供求关系驱动,市场现在却将未来的供求关系预期计入到油价中。另一方面,美元持续走强也对油价下行产生了重大影响。单纯经济因素显然不能完全解释油价为何短期内如此罕见地持续暴跌。毕竟从短期看,世界主要的石油消费国中国、印度、欧洲等,需求并未出现重大衰退,市场的悲观情绪不应该如此严重。但如果联系到眼下的国际政治环境,多数资者仍然对可能中断石油供应的地缘政治发展保持谨慎态度。
国际方面,中东沙特—科威特合营的日产28—30万桶原油的Khafji油田因修井作业已暂时停产。但这不太可能影响沙特的原油总产量。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出口国,该国自称其有能力日产高达1250万桶原油。9月份沙特阿拉伯原油日产量达到970万桶。
原油产量复苏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利比亚存在两个相互竞争的政府,它们都在争夺对石油的控制权。利比亚当前原油日产量仅为80万桶,不及此前触及的90万桶水平。
油价下行降低中国进口成本
据美国政府数据显示,2013年9月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虽然近期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原油市场供过于求,但是中国经济数据显示石油需求依然较高。9月,中国石油需求同比增长7.1%,达到每天1030万桶,创下2013年6月以来最大涨幅。
国际油价连跌数月,近期国际油价再暴跌,一直徘徊在80美元附近。业内专家表示,油价下跌对国内经济总体有利,能降低通胀压力,货币政策因而有更大操作空间。但同时下跌不利于国内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投资以及石油行业自身投入。
国际原油市场疲软,国内成品油市场不景气,最直接的影响是下游产品成本。据了解,由于国内油价的一再下跌,石油产品的炼制成本也会随之下降,但是由于国内总体需求不足,过多的产能也将带来国内石油化工产业链的疲软。供大于求的负面影响将波及以原油为生产资料的石化产业链,都将受到此次低价风波的影响。
此外,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也在不断打压能源需求。数据显示,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7.3%,受工程基建、交通运输等行业增速放缓拖累,这一数值创近5年以来新低。预计在全年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下,国内四季度汽柴油需求仍难有大幅提升,而这一预期将与原油反弹乏力一起,形成打压成品油市场行情回暖的关键因素。
中国作为石油进口大国和消费大国,近年来中国原油进口量缓步增高确是不争的事实:2009年全年进口量为2.0379亿吨,而2014年前8个月,中国进口量就已达2.0092亿吨,对石油的依赖度较高,此次原油价格的下滑将大幅降低我国石油进口成本,减轻石油进口负担,激发中国、印度等“缺油”国家进口热情。其中,中国二期储备需求将拉动原油进口大幅增长。据测算,油价每下行10美元,中国企业和居民将节省开支1070亿元,相当于去年GDP的0.2%,目前中国仍然是高耗能经济,油价下跌对工业企业和居民消费有支撑作用,国际油价下跌自然会减少进口支出,对于中国进口的成本降低还是有积极影响。同时,油价下跌还有助于降低中国通胀压力,为可能的定向调控政策留出足够空间。
国际原油下跌影响大宗商品走势
今年以来,随着年初严寒天气的褪去,美国就业数据、工业与房地产等经济数据不断走强令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逐日升温,黄金与石油价格也进入了下行期。美元指数与黄金呈反向关系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在过去4个月中,纽约商业交易所原油、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原油价格和美元指数的相关性分别为-0.89和-0.92。具体来看,美元指数从7月开始连续3个多月大幅上行,从79.74持续上行至86.7,最大涨幅在8.7%。显然,以美元标价的原油也受到了美元升值的冲击。
据了解,能源化工品种走势历来紧跟油价走势。业内人士表示,化工品价格主要由上游成本和自身供求关系决定。原油价格的变动从长期来看对化工品期价有引导作用。目前国内上市的相关期货品种,如燃料油、PP、LLDPE、PVC、PTA和合成胶都是原油的下游产品,原油价格暴跌直接拉低下游产品生产成本,从而令这些产品的市场价格也随之回落。
以近期走势来说,尽管近日国际油价在80美元附近有所企稳,但深受其害的下游化工品并未因此结束跌势,成本坍塌叠加需求疲弱,PVC和PP周二再度刷新纪录低位,塑料和PTA更是于稍早之前分别跌至逾两年低位和近六年低点,近期原油价格回落,打压棕榈油价格。由于棕榈油是油脂中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一般作为豆油的掺兑替代品,是国际上特别是欧洲重要的生物燃油原料,同时油价下跌还导致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等生物能源的生产利润下降,必将对相关农产品价格带来不利影响。
10月22日,伦敦金属交易所期铜三个月合约上涨1.5%,收于6660.5美元/吨。这是期铜价格自9月16日以来最大单日涨幅。镍价下跌0.1%,收于15380美元/吨,盘初最低触及15080美元/吨,创3月10日以来最低。铝、铅、锡均上涨,锌价下跌。贵金属方面,因担心欧洲央行会采取更多宽松政策,投资者对黄金的避险属性升温。
中国第三季度GDP年率增长7.3%,高于市场预期,与此同时大宗商品表现相对正面,伦铜及美原油价格盘中迅速走高,中国铁矿石、螺纹钢维持上涨的态势,橡胶期货则迅速走高1%收复早盘跌势,中国国债期货价格则继续走低,降息预期有一定的减弱,沪深股市表现较为温和。
大宗商品数据商生意社数据显示,从与铁矿石、煤炭等其他大宗商品的对比来看,目前原油价格较2014年年初仅下跌7.01%,而2014年年初价格甚至较2011年年初上涨10.67%;目前天胶价格较2011年年初下跌68.81%,2014年年初价格较2011年年初亦下跌51.28%;动力煤目前价格较2011年年初下跌38.17%,2014年年初价格较2011年年初亦下跌20.38%;铁矿石目前价格较2011年年初下跌39.89%,2014年年初价格较2011年年初亦下跌8.91%。
美国经济向好,美元强势利空贵金属。因此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原油价格下跌,欧元区经济有陷入通缩风险背景下,美国经济复苏是否会受到全球经济放缓拖累将成为影响原油和黄金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目前,美元步入新一轮升值周期,以美元计价的原油必然跌入熊市漩涡,并殃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但这也减少了全球经济复苏的原材料成本,进一步增强了经济复苏动力。(王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