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估计最让国内外市场大跌眼镜的应该有两件事情。一是国际油价大跌并由此引发俄罗斯的金融危机;二是中国A股暴升。这两件事情的发生,对国内外市场的影响与冲击是难以预料的,而且2015年这两件事情还将继续发酵,它将给市场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这里中国股市暂不表,只讨论国际油价。估计没有人会想到,2014年油价在第四季度会大玩“笨猪跳”,出现暴跌,纽约原油由今年高峰时的107美元,暴跌至目前55美元,创5年低位,截至12月26日今年油价暴跌达44%。而油价暴跌使得俄罗斯很快就陷入了金融危机的风暴中,卢布汇价一个月跌30%以上,使得俄罗斯央行在一个星期内加息达7.5%厘,把俄罗斯经济杀得遍体鳞伤。
对于这次油价暴跌之原因,市场上一般的解释有三,一是国际市场石油供求关系发生大的变化。即中国、日本及欧盟等经济体增长放缓而令石油需求减少,同时美国采用新技术大力开采页岩油及地缘政治缓和减弱市场对石油供给的忧虑,从而让全球石油供求关系逆转;二是美国联合沙特阿拉伯等国制裁俄罗斯,压低油价来打击俄经济;三是油组国家不满美国开发页岩油来挑战油组国家对油价垄断地位,因此,油组国家压低油价要挤出美国对页岩油的开发等。
对于这些解释,看上去是有道理,但对油价在短期内如此暴跌来看,是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所在。因为,石油看上去是一种实质性的产品,但实际上它早就金融化及期货化了。如果石油仅是一种实质性产品,它的供求关系变化往往是缓慢的,是不会出现突然间暴增或暴减的,其价格也不会暴涨或暴跌。因此,用石油实质性的供求关系变化对这次油价暴跌是没有多少解释力的。同样,油价暴跌的阴谋论也是不太靠谱的。
因为,在石油金融化及期货化之后,国际油价的定价基础及价格运作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它已经不是由实质性产品的供求关系来决定油价的高低,而是由石油市场的预期来决定价格。当市场预期油价上涨,大量资金涌入,油价会上涨了还会上涨,最后石油价格泡沫也就会在这过程中形成。当这种油价上涨预期逆转时,油价泡沫就会破灭,油价就可能暴跌。所以,当前国际油价暴跌就是油价泡沫破灭的一种表征。也就是说,2014年油价暴跌或石油泡沫破灭之后,要让油价重新回到原有的高位不是容易的事情,反之2015年继续下跌的风险会更高。
同时,石油又是一种实质性的商品。当油价暴涨时,不仅会导致各国对石油需求增长压缩,也会让各国及企业考虑转向用替代燃料,如以电动车取代汽车。开发新能源,如增加对深海、极地、沙漠和传统油田的深层等开采等,开发生物燃料(如甲醇)、焦硫砂及页岩油等,及开采技术革命等。这些都会根本上改变当前能源的供求关系。而这些产品、技术、开采方式等一旦形成,在短期内是无法立即改变或退出市场的,再加上新能源开发的技术及效率在提高、规模在扩大。更是会对现有石油能源供求关系造成更大冲击。在这种情况下,这不仅会冲击石油供求的实质性关系,也会进一步强化石油市场价格下跌的预期。2015年油价的下行压力比上涨压力会更大。
同样,石油作为一种实质性产品,它的价格重大变化也是重大的利益转移。早几年油组国家通过石油的垄断性定价就是希望通过这种定价机制把石油消费国的利益转移到自己手上,因此石油期货市场的投资者就顺此势而为。现在,随着供求关系变化不仅油组这套定价机制已经弱化,而且金融监管规则也在改变,从而使石油期货市场的投资者操纵价格的市场力减弱。在这种情况下,石油的金融性减弱而实质性增强,石油的价格机制向石油消费国利益倾斜。但是,这种油价变化所导致的重大利益关系调整同样是一个激烈的博弈过程,油组国家并非会拱手相让,这会增加2015年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确定性。
现在的问题是,这种低价位的油价能够维持在什么水平,以及又能够维持多久?在本文看来,2015年国际油价会维持在每桶60美元在下的水平,油价下跌的概率大于上涨概率。因为,美国页岩油的开采技术在进一步完善、全球一场新的能源革命正在兴起、对对冲基金监管正在强化等这些都是保持当前低油价的有利因素。当然,低位油价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使得石油供求基本面也可能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而改变。但这还得有一段时间,2015年石油供求基本面不会有太快的改变。
还有,油价暴跌对国际金融市场冲击最大的是流入全球金融市场的油元将枯竭。过去10年,石油输出国从上涨的油价中赚取大量的资金。而这些资金以不同的方式流入国际市场。美国政府数据显示,OPEC成员国是美国政府国债的第四大海外持有者,持有规模达2680亿美元,是美国国债的需求支柱。油元的流入既为全球金融市场提供了流动性刺激资产价格上涨,同时也压低了借贷成本。如果国际油价由高位下跌到目前每桶60美元以下,那么油元流动的趋势将出现转变,因为产油国的利润就将可能减少近5000亿美元。这样流入国际市场的油元将会减少甚至枯竭。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它同样会对2015年的国际金融市场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可以说,国际油价的变化会增加2015年市场更多的不确定性,它将成为国际金融市场最为关注的焦点。国内投资者对此要密切关注。(易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