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产保价”曾经是欧佩克把控世界石油市场最强有力的武器。但是去年油价下跌,欧佩克一反常态,坚持不减产。这除了因为其本身生产成本就很低,并不会因为价格下跌亏损之外。更是为了保护自己已有的市场份额,防止被美国的页岩油占据了市场。
如今,中国的煤炭大亨们也正经历着和欧佩克一样的局面。但是不同的是,坚持不减产的背后,煤炭企业付出的是降价乃至亏损可能的代价。类似“价格战”的局面似乎在2015年已经很难避免。
2015年春节期间,全国各大煤炭企业都一改往年加班加点的传统,提前给员工放假,实施“变相减产”。希望能够对疲软的价格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
如今,春节假期之后一月有余,煤炭价格不升反降。3月开始,中煤、同煤、伊泰四大煤企均开始变相降价促销,大打价格战以争夺市场。
3月开始,各上市公司陆续披露2014年报。中国神华和中煤能源作为中国煤炭行业的两大巨头,其财报格外引人注意。神华2014年净利润为368.07亿元,同比下降19.4%;而中煤则更为悲观,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从2013年的35.76亿元下降至7.67亿元,同比大降78.6%。
面对煤炭企业净利的下滑,神华在公告中称将在2015年减产10%。中煤能源表示,2015年度,公司计划全年原煤产量稳定在1.5亿吨左右,减产意愿不明显。而其他大型煤企暂未宣布减产。
“减产意味着市场遭遇威胁。”一位业内人士直言煤炭企业为何坚持不减产。在煤企看来,市场份额比利润更重要。而煤炭企业都希望其他煤企能够减产,自己又不减产。如此的结果就是慢慢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国内的煤炭企业宁愿打价格战也不愿意减产。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价格战拼的是实力,在煤炭生产成本低和多元化的优势下,一些煤炭寡头则有更强的抵抗能力,而这些企业的每一次降价,都让众多小煤企陷入被淘汰掉的危机中。
“财大气粗的神华,每一次降价,都让众多小煤企陷入被淘汰中。” 山西某小煤企人士说,“就有一些小煤企被迫停产。”
一面是减产之后市场份额削减导致无人减产,一面是恶性的价格战让大煤企利润暴跌,小煤企面临停产。这出“减产罗生门”背后反映出的是中国煤炭市场在狂飙突进之后低潮内的无序和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