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在2015年迎来了进入21世纪以来最差的年头,不仅是因为GDP增速创新低,还因为中国在实现转型升级和结构性调整之前,传统工业到处都是产能过剩的景象,犹如寒风中的雁阵,发出阵阵哀鸣。一时间到处都在问:需求去哪儿啦?
而煤炭行业则是这个雁阵中最为凄凉的,在产业需求不断萎缩的同时,中国和澳大利亚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给予这个行业又一个重击。中国将向其全球最大的煤炭供应国澳大利亚彻底放开关税,即澳大利亚输入中国的焦煤和动力煤将实现零关税。
根据该协定,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焦煤关税自中澳FTA生效之日起从3%降低为零;动力煤的关税将在2年内从6%降为零。虽然此次降低关税的产业包含甚广,包括能源、钢铁及金属制品、以及农产品中的牛肉、羊毛、其他农产品、乳制品等多个产业,但是大部分产业的关税降低都是有较长的时间期限的,这对于这些行业来说有一个较好的缓冲期。但是对于煤炭而言这种冲击则几乎没有缓冲可言。
2014年,中国两大煤炭集团神华和中煤曾为了应对海外煤的冲击,纷纷大幅下调价格,导致国内煤炭价格一度低于国外价格;但整体来讲,中国众多的中小煤炭企业依然竞争不过外国进口煤价格,因为中国的平均生产成本普遍高于澳大利亚等出口国。据中煤协的专家分析,中国跟世界上主要产煤国家相比,煤炭资源的条件算是中等偏差,开采成本较高,价格也相对较高。
此次中澳贸易协定的签署意味着,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煤炭不仅存在质量上的优势,也会再度拉开与国内煤的价格优势,这对中国的煤炭行业有普遍的影响。据神华和中煤公布5月份销售数据显示,两家公司产销量双双下滑。据报道,两大煤企前5个月的销售数据也不乐观,他们一度试探性上调煤价,但是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这些短暂的上涨局面迅速被终结。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中国目前煤炭的需求严重不足,当前或者处于最为惨烈的价格战状态。面对中澳贸易协定的冲击,像神华和中煤这些大型企业或许还能顶得住,但对于广大中小煤企来讲,这意味着呼啸的寒风将令他们本就饥饿的躯体越发脆弱,随时会面临停产甚至破产的威胁。
中小煤企面临内外夹击
实际上,中小煤企面临的险境已经十分明显。从去年6月份,中国神华连续不断降价导致国内很多中小企业叫苦不迭。神华甚至被指责此举是为了迫使很多中小企业陷入困境,从而为未来大肆收购一些小型的优质煤企做好准备,加强垄断地位。
但就中国煤炭整体性的情况来看,神华和中煤等大型企业的降价之举并不应该受到过多指责。中国大量的中小矿企曾经也为了获得利润而不顾国家可能出现的经济转型而无限制扩张,正是很多小企业都参与到中国这场“黑金”大牛市,才导致中国煤炭的产能急剧扩张,他们甚至想不到曾经的“黑金”当前已经降到了土豆价。
正如巴菲特所称,只有当潮水退去,才能看清谁在裸泳。当前中小煤炭企业就是在裸泳,需求不足,价格大幅下降,内部和外部大型企业的挤压,这些都将导致这些中小型企业不得不在夹缝中求生。
另外,中小型煤企还来自于融资渠道方面的巨大威胁。从银行角度来说,由于煤炭行业风险加大,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对煤炭行业的授信额度势必会有所压缩,煤炭企业的融资难度将不断加大。据行业内人士称,目前银行只对大型的并且信誉度较高的煤企维持往年的贷款额度,对于中小企业和销售业绩欠佳的煤炭企业开始压缩贷款额度。
显然,如果中小煤炭企业的现金流得不到有效控制,部分煤炭企业必定会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而今年以来市场频频传来一些煤企面临停工和发不出工资的报道,这就是该行业的真实写照。
煤炭行业的寒冬已至,而且这个冬天比想象的都要长。(雪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