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闭幕的第19届国际液化天然气会议上,中石油副总裁凌霄表示,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成立后,将改变油气管道原有计费方式。这一话题在引发业内对管道油气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油气计量方式的讨论。
其实,早在去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就明确提出天然气以热量作为贸易结算依据;暂不具备热值计量条件的,应于24个月内实现热值计量。
那么,为什么要改变天然气原有的计量方式呢?
计量方式改革迫在眉睫
“天然气计量包括体积计量、质量计量和热值(能量)计量3种方式。长期以来,我国国内天然气贸易通常按照体积计量。”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教授张芳同认为,我国当前的计量方式已不适应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改革迫在眉睫。
据了解,随着经济发展和环保要求日趋严格,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天然气作为优质高效、绿色清洁的低碳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已经超过煤和石油等传统能源。201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突破2800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超过9000万吨。中海油董事长杨华表示:“按照203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力争达到15%的目标,届时中国天然气消费规模或将达6000亿立方米。”
随着我国天然气消费规模持续增长,供应结构也呈现多样化趋势,国产陆上常规气、海洋气、页岩气、煤层气及进口管道气等消费量不断增长。据张芳同介绍,不同产地和类型的天然气,单位体积的发热量差异较大,按体积计量和计价,无法反映出天然气的实际发热量。而进口天然气多采用能量计量方式,随着进口天然气占比越来越大,能量计价采购与按体积计价销售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计量单位不统一,不仅影响我国天然气市场国际化进程,也不利于油气管道基础设施第三方准入的实施。
国家发改委在《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中也指出,管网设施开放后,混输的天然气热值品质不同,采用能量计量方式有利于准确计量、体现公平,减少结算纠纷,有利于天然气行业健康发展。
改革仍面临三大困难
“能量计量的方式能体现优质优价原则,有利于规范市场行为,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张芳同说。
一是技术实施方面存在困难。
我国天然气供应链较为复杂,既有国产气,也有进口气;在输送环节,有跨省输气管道、省内输气管网、城市配气公司等,改变计量方式涉及面广、环节复杂。而且,我国技术设备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相关测量技术和方法、计量仪表、设备研发应用等方面尚需加强。
二是明确热值标准存在一定困难。
我国各油气田生产的天然气发热量各不相同,且与煤层气、进口管道气和LNG也存在差异,要科学确定平均发热量、规定热值标准难度较大。
三是统筹协调方面存在一定难度。
计量方式改革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在改革推进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具体问题,必须做好统筹协调,平衡各主体利益。而且,我国天然气能量计量管理制度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还需进一步调整完善。
建议循序渐进分步推进
业内人士认为,实行能量计量是我国天然气计量方式的重大变革,应在稳定市场的前提下采取循序渐进、分步推进的办法实施。
张芳同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推进。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天然气计量改革方案。当前,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日趋提升、进口天然气比重加大,相关部门必须尽快就能量计量方式、计量单位等作出决策,出台天然气能量计量改革方案。
二是明确计量改革时间表。天然气计量改革涉及面广、环节多,各层面需要缓冲期,但同时也要给相关方面一定压力,推动各方主动破除瓶颈。因此,要结合我国天然气市场实际,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分步骤、分时段推进。
三是选择部分试点先试先行。可以选择有代表性和标志性的管网和系统作为试点,如在重要的跨省天然气管道和管理成熟、运行时间长的管网,率先进行改革,积累经验,暴露问题,为全面推广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