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按照上市公司统计数据,公司全年新签合同总额119.98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0.03亿元,营业利润3.08亿元,全年新签合同总额较2012年的25.42亿元,增长了近4倍。
这是东华科技在贯彻新发展新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赛道上交出的一份靓丽成绩单。
东华科技是一家拥有59年历史的中央驻皖企业,源于1963年成立的原化学工业部第三设计院。
东华科技持续推进战略升级转型,从混合所有制改革、实业投资、市场化经营机制完善、精细化管理数字化等方面不断深化改革,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战略升级转型,让东华科技定准前进之向。2016年,受行业产能总体过剩、效益整体下滑、成本高位运行等大环境影响,东华科技业务拓展受到较大冲击,新签合同额处于历史低谷。公司以创新驱动业务多元化发展,以投资带动工程业务开拓,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同时,聚焦市场龙头作用,变革经营理念,调整营销策略,建立大客户资源层级管理体系,全面推进“生产经营一体化”。2016年至2020年,企业经营规模稳中有升,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复合增长率持续上升,其中新签合同额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6.52%,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9.26%,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9.19%。东华科技以不断提高的盈利质量、明显增强的规模实力和持续增长的员工薪资收入,实现了“十三五”的圆满收官。
2021年,东华科技新一届领导班子谋定而后动,组织编制了“十四五”战略规划,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基本盘+三纵三横”的发展战略,聚焦技术集成、工程承包、投资运营三大定位,纵向推进“差异化、实业化、国际化”发展战略,横向布局“新材料、新能源、新环保”产业领域,积极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工程公司,向打造“工业工程领域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高端化学品和先进材料供应商”的“两商”目标进发。
业务模式优化,让东华科技找对发展之路。东华科技聚焦主责主业,以科技研发带动工程和实业发展,改善投资管理制度、优化投资决策程序、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公司积极推进新材料等领域实业投资项目,实现多元化经营和跨领域发展,提高公司业务的非化工率。公司投资成立了中化学东华天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积极推进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上下游涉及的1,4-丁二醇(BDO)及PBAT改性等产业链延伸。
所有制改革,让东华科技抓住资本市场之机。公司依托上市公司平台,引入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战略投资者实施“二次混改”。同时,所属贵州东华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也实施了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实施股权集中、增加资本金、引入战略投资者等3项改革举措,规范了治理体系,建立了有效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和建立市场化薪酬管理体系、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2021年,贵州东华实现新签合同额8.498亿元、营业收入3.511亿元、利润1870万元,较2020年分别增长370%、185%、247%。
数字化改革,让东华科技唤醒精细化管理之魂。东华科技以“项目经理负责制”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为核心,大力推进全面精细化管理,推动“数智东华”走在前、出实效、有突破。2021年度,公司顺利取得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AAA认证。如今,东华科技正以工程数据库为支撑推进全专业三维协同正向设计全面应用;利用项目管理平台开展进度、质量、费用管控,实现数字化工厂的集成和交付,为企业的智能工厂建设、智慧工厂运维积聚力量;搭建新OA办公平台,助力公司职能管理领域实现全面精细化管理。
东华科技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
近十年来,东华科技增创研发平台22个,新增研发项目150余项,累积提出专利申请280余项,每年研发投入强度超过营业收入的3%,实现技术转让合同额约2亿元,同时主编参编国家、行业各类标准近110项。2022年9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了2022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拟认定名单(65家),东华科技在列。
东华科技的技术创新从淮南化肥厂合成氨和硝酸铵氮肥厂工程起步。公司通过不断深化现代煤化工与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等产业的耦合发展,同时加快推进传统煤化工领域技术升级改造。近十年来,东华科技在煤化工领域不断发力,围绕煤制合成氨、乙二醇、甲醇、烯烃、芳烃、油/蜡、液化天然气(LNG)、BDO、醋酸乙烯、碳酸二甲酯和聚碳酸酯等产业形成自主研发技术,同时在天然气化工、焦炉气化工的设计和建设市场,占有主导性的竞争优势。
2013年,东华科技建设的新疆天业电石炉尾气制乙二醇项目一期5万吨/年工程一次性开车成功,并产出合格乙二醇产品。这是东华科技和高化学共同开发的“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在国内的首次工业化应用。近十年来,这项先进性、能耗和物耗指标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水平的“独角兽”工艺技术,成为东华科技的明星技术,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9年,东华科技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团队获评中国化学工程集团第一届“十大创新团队”。
2022年9月,全球在建最大煤化工项目陕煤集团榆林化学公司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一阶段工程正式建成投产。东华科技圆满完成了草酸二甲酯(DMO)装置、乙二醇(EG)装置、中间罐区及配套的公辅工程的EPC总承包建设工作,成为项目表彰大会上唯一同时揽获“优秀工程总承包商”“项目建设特别贡献者”和“优秀项目经理”3项荣誉的建设单位。截至目前,该技术的聚酯级乙二醇产品收率可达100%,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已对外转让24套,实现合计乙二醇产能1000余万吨/年,带动了230多亿元的工程合同额。
东华科技把“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布局和科技创新重点方向,开发的PBAT催化剂、PBAT改性技术、副产四氢呋喃综合利用、从盐湖提取电池级碳酸锂等关键技术,为企业打通上下游全产业链、发展实业板块提供了技术支撑。
我国盐湖卤水总体提锂技术难度大、生产不稳定且运行成本高。为有效解决“低品位、高镁锂比盐湖卤水连续制取电池级碳酸锂技术”难题,东华科技自主开发组合式工艺的盐湖提锂技术,突破现有盐湖卤水提锂的核心技术难题,生产电池级碳酸锂,推动了盐湖卤水制取碳酸锂技术的发展。该技术通过安徽省科技成果认定,已申报多项技术专利,并成功应用于东华科技承接的多个盐湖提锂项目,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碳排放作出贡献。2021年7月,东华科技成功签下西藏扎布耶盐湖绿色综合开发利用万吨级碳酸锂项目EPC+O合同。如今,项目建设正在5000米高原紧锣密鼓地推进。
绿色低碳插上发展之“翼”
绿色低碳是现代化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作为国内环保治理的先行者,东华科技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插上双“翼”。
公司以工业污染治理为核心,以“研发+投资+建设+运营”模式,借助全国化工给排水设计技术中心站和《工业用水与废水》核心期刊力量,着力做大做强做精生态环保产业,打造“东华环境”知名品牌,并连续多年获得“安徽省环保产业优秀企业”。
东华科技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瓶颈,成功自主研发了“全流程煤化工废水零排放”技术,可实现废水全部回用,水中的盐分经过分质结晶可以得到工业级氯化钠和硫酸钠。获评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安徽省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的伊犁新天年产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在污水处理及回用装置工程中成功应用了此项技术,在超大规模、超高难度煤化工项目中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废水零排放”。该技术还获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工环保协会石油和化工行业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重点支撑技术,入选《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和经典工程项目目录》。基于该技术形成的“煤转化废水全过程控污与利用新途径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已经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结题工作。
近年来,随着国家禁(限)塑政策的频出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可降解材料迎来了发展契机。东华科技积极参与“白色污染”治理,并提前布局上下游产业链,推进可降解塑料产业的蓬勃发展。2022年3月,东华科技参投并总承包建设的新疆曙光绿华年产10万吨BDO联产12万吨PBAT项目隆重开工;2022年6月,投资并参建的中化学东华天业PBAT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产出性能全面优于国家标准的优质PBAT聚酯产品。
面对“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具有深刻而广泛影响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东华科技大力开拓环保项目工程业务,还果断进军有机硅单体扩能技改、“新能源+绿色化工”耦合技术等新航道。
东华科技还努力推进绿色技术研发平台建设。2021年6月,中国化学环保研究院依托东华科技落户安徽合肥高新区。研究院围绕“研究院+多试验基地+N合作平台”格局,推动东华科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水污染控制联合实验室、工业废水及环境治理安徽省重点实验室、高端化学品及前沿新材料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崭新的科研平台相继成立;推进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建的“产学研用”合作平台融合发展;力争打造环保技术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地、科技资源耦合器、高端人才聚集地和科研改革样板间。研究院成立以来,重点开展了可降解材料系列研发、乙二醇上下游产业链研发、高端聚烯烃系列研发、双碳与新能源相关技术研发,在工业废水处理、流域治理和土壤修复等技术领域深耕细作。
近年来,公司先后承接了合肥市东部新中心的马(合)钢中部片区污染土壤修复项目、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第二污水处理厂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等多个项目。未来,东华科技将继续以科技研发带动工程和实业发展,将绿色低碳转型作为鹰击长空的翅膀。
2022年,东华科技高质量发展再结硕果,公司上半年实现新签合同额达84.28亿元。2022年9月15日,东华科技和林德工程亚太公司组成的联合体共同签约了巴斯夫湛江合成气装置EPC总承包工程合同。
从淮水之滨到包公故里,从名不见经传的“油钛院”到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十年砥砺奋进,十年务实开拓,东华科技正向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工程公司”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