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在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指导下,国务院各部委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形成了顶层设计框架。可以看出,这些政策围绕着”节能减排,绿色低碳“主线展开细化,对政策进行解读、研判、并进一步应对或布局对相关企业而言至关重要。
2021年底针对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发布了《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实施方案》,并且又公布了《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21年版)》以及《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21年版)》,除了政策引导,在税收上也对优秀企业进行奖励,双管齐下发挥作用。
现就《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实施方案》部分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以主要用水行业为重点,以试点示范为引领,以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为抓手,分类统筹推进工业废水循环利用,促进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蓝星观点:可以看到方案强调的是节水优先,系统治理,依靠先进技术实现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对企业的要求是系统性地从工厂生产工艺出发,应用先进技术,对工业废水进行循环利用,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
二、重点任务
(一)聚焦重点行业,实施废水循环利用提升行动。聚焦废水排放量大、改造条件相对成熟、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造纸、纺织、食品等行业,稳步推进废水循环利用技术改造升级。编制典型行业废水循环利用路线图,综合施策、分业推进,提升用水重复利用率,降低废水排放量。(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石化化工行业:强化用水强度控制,在炼油、现代煤化工、烯烃、芳烃、甲醇、化肥、氯碱、纯碱、硫酸、涂料等重点用水子行业有序开展用水审计、水平衡测试、节水诊断工作,发布重点产品水效“领跑者”指标,推动重点用水企业水效对标和节水技术改造。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实施化工企业废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一企一管、明管输送、实时监测”。大力推广应用电化学循环水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回用、水管网漏损检测、智慧用水管控系统等废水循环利用先进装备技术工艺,降低废水排放量。到 2025 年,石化化工行业规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4%。
蓝星观点:由于废水量大,改造条件相对成熟,所以石化化工行业会是焦点之一,其实也说明石化化工行业当前废水循环利用做得并不理想。在现代煤化工等子行业要开展“用水审计、水平衡测试、节水诊断“,这个和上海境业前几年对政策的理解预判完全一致---在制定和完善终端的排放控制标准后,国家政策将转向源头资源消耗,控制供给,根据单位产值(产量)的资源消耗评级,给出引导。未来治污和减碳(降低资源消耗)是一体化的,污染物经过变废为宝后就是生产原料,这也是本方案“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的核心思想。
(二)坚持创新驱动,攻关一批关键核心装备技术工艺。部署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十四五”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以及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支持企业、研究机构突破一批工业高性能膜及组件、绿色水处理药剂、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材料及工艺技术。选择有代表性的园区开展技术综合集成与示范,研发集成低成本、高性能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装备技术工艺,打造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技术、工程与服务、管理、政策等协同发力的示范样板。
(三)实施分类推广,分业分区提升先进适用装备技术工艺应用水平。组织各地及行业协会、中央企业遴选、发布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以及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制定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技术推广方案和供需对接指南,围绕京津冀、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等缺水地区和水环境敏感区域,聚焦重点用水行业,大力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废水循环利用技术装备。鼓励各地方、各行业探索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技术推广新机制,大力推广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技术。到 2025 年,推广 100 项先进适用的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技术装备。(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生态环境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蓝星观点:急需先进技术实现工业废水的循环利用,达到节水目的。鼓励园区、企业使用创新技术,打造示范样板,让具有广普适用的先进工艺、技术与装备更快地得到推广,带动全行业的工业节水水平的提升。
(四)强化示范带动,打造废水循环利用典型标杆。围绕重点用水行业,组织各地及行业协会、中央企业优先选择水效领跑者企业、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遴选、发布一批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示范企业和园区。推动企业、园区根据内部废水水质特点,围绕过程循环和末端回用,实施废水循环利用技术改造,完善废水循环利用装备和设施,实现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梯级利用,提升企业水重复利用率。重点围绕京津冀、黄河流域以及长江经济带等缺水地区和水环境敏感区域,创建一批产城融合废水高效循环利用创新试点。推动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园区与市政再生水生产运营单位合作,完善再生水管网,衔接再生水标准,将处理达标后的再生水回用于生产过程,减少企业新水取用量,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产城融合废水高效循环利用新模式。到 2025 年,形成 50 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业废水循环利用优秀典型经验和案例。(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蓝星观点:“围绕过程循环和末端回用,实施废水循环利用技术改造,完善废水循环利用装备和设施,实现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梯级利用”方案中的这个思路适用大部分现代煤化工企业,上海境业的解决方案走的就是这条路子。“减少企业新水取用量”,这个是可以预见的通过控制供给来要求企业进行工艺升级。同时可以推知,石化、煤化工行业各工艺的湿法洗涤工艺未来将面临更大的考验,如不能做好工艺升级与过程循环和末端回用,将使企业面临更大的被动,建议企业早做工艺升级预案,降低水耗与综合利用水平。
(五)推进综合施策,提升废水循环利用管理水平。推动规模以上用水企业加快对已有数字化管控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智慧管理平台,形成感知、监测、预警、应急等能力,提升废水循环利用的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管控水平。强化行业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全面推行规划和重大项目布局、新建(改扩建)项目水资源论证,重点用水行业项目具备废水循环利用条件但未有效利用的,严格控制新增取水。(水利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按职责分工负责)在长江经济带开展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推动园区工业废水应纳尽纳、集中处理和达标排放。(生态环境部负责)
蓝星观点:将通过数字化实现科学管理,不搞一刀切,企业也无法隐藏自身在废水循环利用方面的状况。未来工业废水循环利用与排放将可能会实行更加严格的在线监测管理,在废水排放的管理中将不再有模糊地带,必须要锻造企业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的真功夫,扩张企业在水资源利用领域的环境竞争力,为企业的未来发展争得更大的空间。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节约用水工作等现有协调机制作用,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抓好重点任务落实。地方政府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大力度鼓励和支持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结合实际确定本地区工业废水循环利用重点任务,制定具体实施措施。(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政策支撑,完善激励机制。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相关项目,鼓励地方设计多元化财政资金投入保障机制。落实促进工业绿色发展的产融合作专项政策,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为开展废水循环利用技术改造企业提供担保、信贷等绿色金融支持。落实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优化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支持推广应用先进废水循环利用装备技术工艺。(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蓝星观点:废水循环利用方面,做得好就有奖励,做得不好就掐脖子,通过控制取水总量来控制产能。